說起來,這廝已經拖了許久未開新書,都不敢去奇點看評論區了。
所以此刻閔學選擇先看起了版。
剛看了個開頭,閔學就知道自己剛才想的太簡單了。
第一人稱!
這本用的居然是第一人稱!
話說這年頭的網文,敢用第一人稱的,即便是大神,也很難保證不撲街吧!
好在閔學也不在意什么第幾人稱的,作為多年老書蟲,他經歷過第一人稱稱霸的時代,此刻回味一下倒也別有風味。
況且對于閔學來說,這本書只要講的是個好故事就成。
沒想太多,閔學繼續看了下去。
全書六卷,也不過五十余萬字,平均到每卷連十萬字都沒有。
所以閔學很快就看完了第一卷,《尸語者》。
作為人物介紹鋪墊的第一步,作者展示了在新手階段的小法醫和老師傅之間的師承和斗智斗勇的故事。
其中的每個小故事乍看下都非常詭奇和驚悚,但對于閔學這種習慣挖坑挖坑再挖坑的懸疑推理作者來說,這本《法醫秦明》的故事性似乎又不太夠。
當然,不是說它沒有優點,這本書最大的有點在于,寫實。尤其其中關于尸體檢驗的描寫,在普通人看來簡直可以稱得上毛骨茸然。
看完后,閔學久久無語。
這樣一本,可以當做一本常識集錦書,一本法醫刑偵興趣入門指南。
然而放在網絡上,很可能撲街撲的連媽媽都認不出啊...
當然,有學而時習之的名頭在,倒也不至于太過難看,但想必也好看不到哪兒去。
閔學沒再往下看,轉而看起了網劇。
嚯,拍了不老少啊!
都有好幾部了呢。
沒什么好糾結的,直接第一部開播。
幾集過后,閔學不由感嘆了起來。
emmmm...果然是華夏風的編劇啊...
他們理所當然的沒有照搬原著,而是進行了大范圍改動。大刀闊斧,力求塑造人物,追求戲劇沖突以及情感表現。
而作為原著一大特質的高度紀實性和專業性,被摒棄了大部分。
倒也不能一味的怪編劇,不這么改,依照原著的樣子,怕是拍出來要成紀錄片吶,還是沒法過審的那種,太血腥了!就這改動后,還很多馬賽克呢!
只不過這么一改,劇中難免出現了許多漏洞。
有些漏洞連普通人都能一眼看出,更甭提閔學這種專業人士了,簡直有點沒眼看的感覺。
但神奇的是,經過一番改動后,劇中的三個主角仿似有了別樣靈魂,吸引著人們繼續向下看。
這可能就是影視作品區別于之所在了吧。
時間不多,閔學沒再繼續看下去。
夜已經深了。
屏蔽掉腦中的這些信息,閔學暗自琢磨著,看來想要繼續以學而時習之的名頭連載,不是那么容易吶。
不過這禮包派發的,倒是有個直觀的好處,那就是通過這部《法醫秦明》,閔學他的法醫學知識,有了質的飛躍。
如果之后再下點功夫參照陸曼彤的筆記,那么這個飛躍,想必會更加夯實。
所以說,開掛的人生,羨慕不來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