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是阿海想要知情的**更強烈,他沒有再猶豫,開口道,“你還不知道我的全名吧?我叫朱良海,朱元璋的朱,三點水海水的海。”
開國皇帝,五行命名。
這樣的特意解釋,讓閔學不由心中一動,脫口而出,“明朝皇室后裔?”
說完之后閔學自己都覺著有些好笑,不可否認,明朝皇族人口龐大,鼎盛時高達幾十上百萬。
可惜大部分在起義中被農民軍所屠殺,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國的戰爭中壯烈殉國了。
剩下的宗室成員也都毀掉了家譜、信物,現在再號稱是明室后裔,其實缺乏說服力。
不過轉念想想,也并非不可能,幾十萬人總有漏網之魚,何況閔學現在又不是要考古,沒必要較真兒考據。
也不管閔學信不信,阿海自顧自的說了下去,“我這一支祖上不說也罷,因并未參與皇室爭斗,早已消失于歷史長河中。”
“不過先祖癡迷于風水五行之道,雖然經歷了不少困難時期,但作為壓箱底的東西,還是口口相傳了下來。”
這點閔學倒是相信,阿海那“看圖認路”的本事,他是見識過的。
幾句解釋完前世今生,阿海猝不及防瞬間解密,“那幅畫,曾是皇室藏寶圖。”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用于反清復明什么的,影視作品有時候也不瞎演。
而想要復明,總要有點物質基礎,人家皇室留這么一手不是挺正常?
阿海說到這里,表情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據族里的老人講,清朝中期時,這份藏寶圖輾轉落于我們這支人手上。”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何況在那個年代...前幾個持有藏寶圖的宗族皆因此圖滅族。”
“我族族長雖因家學淵博,對圖上的藏寶地點洞若觀火,但那時清朝統治早已固若金湯,即便空有金山銀山又怎樣?隨即用隱秘手法將其封印藏匿。”
“因怕禍從口出,這個藏匿的手法和地點,族長并未告知族人,可能只打算一脈相承,傳給族長繼承人。”
“然而身懷重寶的消息終究還是走漏,沒等族長將消息留下,就在一場清兵的圍剿中殞命。”
“我們這支僥幸逃脫十數人,藏于深山,再不敢輕易外出...”
真是一個復雜曲折的故事呢...
所以后來這幅畫不知怎么的沒滅失在戰火里,反而被米家所得,還被認定為對祖上畫作的臨摹?
這真是一筆糊涂賬。
如此的話,從根上來說,米家的古畫它原本不是米家的,那朱良海潛伏了兩三年想拿回自家東西的做法,現在想想還真夠心酸的。
但其實說這些的時候,除了表情莫名,阿海的情緒起伏并不大。
不難理解,現在來看,不管是明朝還是清代,都已經是歷史了。
唯一能牽動阿海情緒的,怕只有那些長輩們口口相傳中的寶藏“金山銀山”還在不在吧?
誰也別鄙視誰?
換做是誰,祖上留下這么大筆意外之財,能不玩命去找出來?
而且這世道也不用反清復明,找到后只剩下嗨嗨皮皮的各種造,還好幾輩子不用擔心破產的那種。
開心不開心?
前提是你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