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凝云居回到庇歸院時,祿七并不在院中,想來應該是去領了山上的雜務。
修道之人,一入筑基便可以辟谷,是以雖正值午時,林清玨不也打算準備膳食,回了房間研究從萬藏峰帶出來的功法。
因著在萬藏峰上,忙著尋求兵刃,而回到青云峰后,又第一時間上了凝云居。這手中的功法,林清玨至今不知曉是何物。
凝神間尋探神識中的功法,神思一動,那識海之中,便有一道青光閃爍。
片刻,只見一本碩大的卷籍浮在識海間,上書云《枯木訣》,后則署名“欒池”。
倒是個不曾聽過的名諱。
思及此,林清玨驅動神識,將那《枯木訣》一頁翻過。
《枯木訣》后書所言,此功法可分為三大境,所謂三大境,則是“春生”、“秋殺”、“逢春”。
而在大境之中又有“入門”、“大成”、“圓滿”之三小境。
功法雖說不限制兵刃,但刀劍流轉間,難免有差異不同,同功法著作者執同樣兵刃,對修煉者亦是有好處。
所幸,欒池亦是執劍求道。
三大境旁皆有欒池注解。
“所謂‘春生’一境,更重生機。執劍者,萬千人中來往殺伐,獨留一線生機。所求,便是‘控制’二字!掌身外百里身死,吾言生者,方生!”
“二式‘秋殺’,重殺伐。入我秋殺境地者,不得生門。三式‘逢春’,非悟性極佳者,不能入門,此境需將‘春生’與‘秋殺’二式疊加,既可不傷同伴性命,又可在人中取敵首級!”
將這《枯木訣》翻看完后,林清玨若有所思,有所猶疑。
功法在精不在多,這功法雖看上去極好,但以劍陣為法,施展之下,恐靈力損耗極大。此為其一
二來,書末欒池亦有感嘆,“我修行此法百年,卻在‘秋殺’大成后,再無進益,只望身故后,能有后人傳續。”
《枯木訣》所著者,卻未曾修到最后一境,功法便可視為殘缺,要修行殘缺的功法,自然是得思慮一番。
此間不得結果,林清玨便按下心思,今日難得有時間,便準備去內門轉轉。
應熹后傳訊來說突破成功,而后便進了萬藏峰,是以只能只身前往。
說來自進內門開始,林清玨便終日在青云峰苦修,這青云峰上,除去章溫明師徒二人,其余的弟子便皆是雜役弟子。
據緒丹所言鴻影尊者座下,有五名弟子,大弟子鎮守在外,二弟子云游,三弟子殞命,四弟子也因宗門任務,離開宗門。
本來鴻影尊者想將章溫明帶在身旁,不曾想章溫明自請留在青云峰,加之青云峰缺少主事之人,便也只能作罷。
內門之中,宗主獨占一座山峰,五大太上長老、刑罰殿、總務殿和內門長老又各占獨立山峰,而內門之中,還有善陣法符修者、善醫術丹藥者、鑄器煉寶者和苦修劍術者,各有其山峰。
山峰之上,大能授法,傳入峰弟子道法。
內門之大,是外門數倍。
山下亦有林立的店鋪,有食齋酒肆,也有法寶店鋪,在店門之外,有弟子擺攤換寶,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