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春節過去沒多久,便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元佳節。
汴京城被布置成了一片燈的汪洋,崔然說今年邊關大捷,皇帝發話,要與民同慶,是以今年的上元節,辦得比往年更為隆重。
這一晚,崔然夫婦決定丟下家里的兩個小家伙,也不帶什么隨從侍女,就單獨兩個人去游汴京夜市。
兩人來到朱雀街,入眼處,俱是萬燈千盞,閃閃爍爍,遍地生輝。
坐車燈、袞球燈、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風燈、水燈、琉璃燈、影燈諸般琉璃燈、諸般巧作燈、平江玉珊燈、羅帛燈、人物滿堂紅燈……
白玉做成,使人爽徹心目的福州燈;
用絹囊貯粟為胎,因之繞綴,及成去粟,渾然如玻璃球的新安燈;
圈片直徑有三四尺,全用五色琉璃制成的蘇燈;
用五色珠為綱,下垂流蘇,燈上或為龍船、鳳輦、樓臺故事的珠子燈;
鏃鏤精巧,五色妝染,用影戲之式的羊皮燈;
用千絲結縛弱骨,輕球萬錦裝扮,碎羅紅白相間,剪縷百花萬眼,一看好似彩云籠罩著月魄,珠光寶氣圍繞著星星的萬眼羅燈。
孫希直看得眼花繚亂,看一個,贊一個!
她最喜歡其中一款馬騎燈。
這燈飚輪擁騎,回轉如飛,燈罩上繪出各種生活場景。
她細細觀察馬騎燈的構造,發現設計者的心思真是別出心裁:在一個立軸的上部橫裝一個葉輪,葉輪的下邊,在立軸的近旁,裝個燭座,當燭燃燒時,產生的熱氣上騰,便可推動葉輪,使她旋轉。
立軸的中部,沿水平方向橫裝幾根細鐵絲,每根鐵絲外粘紙剪得人馬、生活場景,夜間點燭,紙剪得人馬和生活場景剪紙便隨著葉輪和立軸旋轉,使其影子投射到以紙糊裱的燈壁上,成為燈畫,燈內所映現的人物故事,走馬似的循環反復展現。
孫希心想,這大概就是古代的走馬燈吧。
崔然見孫希滿臉的興奮喜悅,笑著道:“今晚皇帝親臨城樓,與民同樂,我們也去瞧瞧熱鬧吧。”
“好。”
到了城樓下,只見人山人海,如潮起潮落。
在康寧王親自主持下,用棘刺圍繞起如盆狀的大棘棚,在棘盆中豎立著許多仙佛車馬的木像。
還有高達數十丈、結束彩繒的長竿,竿子上懸掛著紙糊的百戲人物形象。
它們乘微風而飛舞,猶如天空飄來的神仙。
棘盆內設樂棚,專供官衙的專職樂人演奏。
孫希到的時候,有個藝人正在城樓下表演。
他帶著一火焰熊熊的巨盆,迎立于皇帝的駕前,高聲喊道:“大家看我表演藏火戲!”
只見他褫去其他衣服,只披一件綈袍,將聚火盆掩飾起來,再拉綈袍在兩手團揉,像無物似的,過了一會兒,他又將綈袍擲于地,立即又拿起來披在身上。
他的衣襟袖口,頓時火焰四射,將他的須眉都燒著了,可是‘藏火者’卻神色自若,豁開綈袍,只見火在袍中,燃燒如前,而且火勢更猛。
老百姓們都漬漬稱奇,突然,音樂聲起,表演絕技者突然緣竿走索,拉著彩旗,飛檐走壁一般,登上城樓。
眾人更是驚呆,拍手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