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肉,如果肉塊切的大小不一,那就需要極為高超的控火技巧才能均勻的將肉烤好,肉塊越大就越不容易控制。
哪家烤肉店的大師傅不是浪費了很多串肉之后才逐漸掌握這個控火技巧的,新手上陣,能不烤焦就算成功,至于熟沒熟,那就不在控制范圍之類了。
所以,事實上,在野外情況下,在手邊沒有合適的器材以及配料的情況下,真正最簡便,最容易實現的烹飪手段其實是“煨”。
“煨”這種烹飪方式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東漢許慎的《說文》中是這樣解釋“煨”這個字兒的。
煨——盆中火也。
雖然在陳曉之前茍活的地球時代中,“煨”指的是利用蔥姜和湯水使食物入味及劈去食物本身異味的加工方法。
但是,“煨”最原始的操作方法是將食物埋入炭火中使之加熱至熟。
其實在地球時空的二十一世紀這種原始的“煨”法依舊廣泛存在,華夏北方廣闊的農村,哪家家里不是在冬季燃著火爐,而一般情況下,火爐里煨上幾顆土豆或者紅薯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且在華夏西南的一些邊遠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火塘的存在更是讓“煨”這種烹飪手段在該地區流傳極為長久和廣泛。
只需要將石塊或者土塊燒熱,然后將包裹好的食物整個塞進余燼中,蓋上燒熱的石塊或者土塊,等上半個小時,拿出來的食物差不多都能入嘴。
這種烹飪手段才是野外生存最便利的手段,一把刀,一片能包裹住食物的大樹葉之類的東西就足夠了。
陳曉沒刀,他連鞋都沒有,但是二哈的狗爪子卻異常的鋒銳,畢竟老天爺已經剝奪了哈爾獸使用元能的能力,肯定要給他們一些補償,所以除了免疫傷害的能力之外,二哈的爪牙還是非常的好用的。
陳曉現在力量巨大,隨便撅了一根樹枝三兩下就搞出來一個大坑。
二哈搞來的“肥禽”陳曉不知道是什么品種,反正個頭不小,彩色的羽毛下全是扎實的油脂,陳曉拿手一捏,就能感覺到“肥禽”皮下蘊藏著的脂肪。
其實這種二哈口中叫做“**”鳥的禽類非常適合用來“煨”,它們的皮下脂肪足夠的厚,“煨”熟之后脂肪滲入內里,會讓脂肪的香氣徹底的融入食物當中。
動物油脂是人類最早就開始食用的油脂,經過加熱之后雖然不可避免的會散發一種野性的“騷氣”,但是說實話,動物油脂所具有的飽和脂肪酸所帶來的“油香”味兒其實更加讓人迷戀。
北方農村,拿豬油炒的雞蛋和拿植物油炒的雞蛋完全是兩種味道,雖然前者不健康,但是味道上確實要比后者更加濃郁芬芳。
讓二哈搞來搞來幾塊“巖鹽”,隨手一捏弄成粉末,陳曉對自己現在的力量非常滿意,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吊打整個元洲,但是從二哈敬畏的眼神中還是可以看出來,自己在這兒確實算是牛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