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這張園除了宋舉人、方青、楊詹,還有應召天文術數的人才三人,上京趕考的舉子鄒明等三人,陣營正日漸壯大,但壯大之后,一個共通點就日漸突出了起來。那就是一群人現如今都很喜歡跑到天工坊去湊熱鬧!
當張壽在自家那名為天工坊的地下室,和收留的形形色色人才以及關秋探討改進磨床的時候,在這剛剛下過第一場初雪,如今雪還沒有完全化盡的天氣,幾騎人也抵達了京城西邊的阜成門。為首的一人在驗看路引,從官差的特殊通道進城時,忍不住冒出了一聲感慨。
“終于回京了!”
“小鄧哥,京城這地方,我們可是兩眼一抹黑,到這之后可就得靠你這地頭蛇了!”
聽到這一聲小鄧哥,鄧小呆不禁哭笑不得。他今年才十六歲,后頭這群家伙小的二十多,大的三四十,這一路上小鄧哥叫得順口,竟然到了京城也這么嚷嚷。他只能無奈地糾正道說:“我只是京郊村子里土生土長的,哪里是什么京城地頭蛇?”
“那也比我們這些宣府的粗漢來得強!”
幾個人又是一陣善意的笑聲,剛剛那個開口叫小鄧哥的親兵就真心實意地說:“小鄧哥,你不但能寫會算,更是王總憲身邊最得意的人,此番回京,我們不靠你靠誰?聽說王總憲這次要掛尚書銜,正式履任宣大總督,不再只是暫代,日后就是王大帥了,還少得了你的前程?”
鄧小呆有些煩惱地撓了撓頭,最終放棄了和這些親兵說理——雖然他不是秀才,但這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啊!等到對京城比較熟悉的他撥馬在前頭帶路,不多時就來到了棋盤街通政司之外,他拿出公文驗過身份之后,手中的封口奏疏立刻就被送了進去。
開玩笑,宣大總督王大頭從前可是順天府尹,那是什么德行,京城百姓也許還有人不知道,但各大官衙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奏疏,誰敢耽擱了?
而完成任務的鄧小呆長舒一口氣,正盤算是先去見舅舅,還是先去拜見自家小先生,卻聽到幾個從里頭出來的通政司小吏正在大聲議論。
“真的,今天那經筵上,朱大小姐頭一個站出來,那簡直是有其夫必有其婦,和當初經筵第一天張博士擠兌孔大學士一樣,把孔大學士這個不是首輔的首輔,駁得灰頭土臉!緊跟著,張博士自己也站了出來,那真是夫婦齊心,其利斷金……”
“說得你和親眼看見似的!不至于這么一面倒吧?我聽說,附議孔大學士的足有好幾十個,有朝官,也有此次來參加經筵的名士大儒!”
“人多有什么用?人多氣勢不足,再說,人家朱大小姐和張博士那理由簡直是絕了,你們讀書人知道紅袖添香,卻要人家太子殿下用目不識丁之輩?哦,今后不是張博士了,聽說九章堂要從國子監分出去了,要叫張學士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