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招寶沒有達成把女兒送給羅家福的心愿,這便使他的心情十分的失落,在別了羅家福后,他情緒沮喪、悶悶不樂地便回到了家里。
在見到了王細花后,曾招寶便憤憤地對著王細花說道:“隨你的愿了,我想送,人家還不想要呢!”
王細花聽后,她的心中卻在暗喜:我女兒可是又躲過了一劫了。
此后,曾招寶與王細花因為女兒的事,便造成了夫妻倆終日的悶悶不樂,那曾招寶一看到女兒就來氣,一氣就黑頭黑臉、就在恨王細花,而王細花呢則整天都在提防著曾招寶,她怕曾招寶傷害到女兒,因而,夫妻倆便互不理睬,真可謂是一人一個丑臉,真像是一對冤家、仇人似的。
于是乎,恨得黑頭黑臉、心煩意亂的曾招寶在晚上便索性跑到了兒子的房間里去睡,他與兒子曾永興和曾永旺睡到了一起,這夫妻倆便因此分睡了,而且,曾招寶對王細花和女兒便也就不聞不問不理了。
王細花便只得獨自承擔起了哺育女兒的重擔,唉!這真是情何以堪啊!
又由于王細花的過分呵護和溺愛,她終日的摟抱著女嬰、不停地抱著女嬰在搖呀搖著睡,這就形成了女嬰的條件反射和依賴,因而,女嬰白天被抱著整天都在睡覺,而一到了晚上則精精神神、毫無睡意,以致女嬰一被放到床上則就啼哭不止,這便讓王細花徹夜不得安眠。
陳玉香見狀,畢竟是一個做過母親的老人,她無比理解和體諒生兒育女的艱難,于是,陳玉香便來幫忙王細花照看嬰兒。
這樣,則就苦了王細花和母親陳玉香了,婆媳倆便只得在晚上輪流著來照顧女嬰,這種勞累和睡眠的不足便使得兩人憔悴異常,特別是致使了陳玉香的身體狀況在一天天的變差。
就這樣,在隨后的日子里,如果曾永興和曾永旺未到張家寨的私塾去上學,那在母親王細花的說教下,兄弟倆便慢慢地也就學會了逗玩妹妹了,于是乎,在家里,便充滿著嬰兒的啼哭聲、呵護嬰兒的喃喃聲以及小孩天真的嬉鬧聲,所以,其一家人便暫時算是平靜而又歡快忙碌勞累地在生活著。
只是,曾招寶卻還是整天的黑頭黑臉、悶悶不樂,他無法放下自己的心結,以致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在家里面對家人,他的心頭都總是無時無刻的不在想著女兒這事,他不但對女嬰不理不問更是一見女嬰就越想越氣,他越想越氣就越是無法自拔了。
以致在這一天的中午,那憋了這么久氣而又無處發泄的曾招寶,他便準備去找接生婆王嬸了,他便想著要去找接生婆王嬸理論和發泄晦氣了。
曾招寶從田間回來后飯都沒吃,他就頂著烈日在匆匆忙忙、怒氣沖沖、一聲不響地戴著竹笠出門了。
王嬸所在的村莊叫張家寨,距離曾家寮僅有一、二里的路程,曾招寶便急匆匆、很快地就來到了王嬸的家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