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暫不說曾家人回到家后的情況,咱就先來說說離開了曾家寮的潘耀輝和何小紅及豬妹的情況吧。
在離開了曾家寮后,潘耀輝夫妻倆眼看天空烏云密布、狂風陣陣,他們也感覺到了一場大雨即將來臨了,因此,那何小紅也就不顧豬妹的哭喊,她的雙手只抱緊了豬妹,更加快了行走的步伐,而潘耀輝則緊跟在了何小紅的后面,饑腸轆轆的兩人幾乎是又走又跑……
但也只是在走了三、二里的路程時,那天空便下起了“噼噼啪啪”的雨點了,地上便是飛沙走石了,路上更是煙塵滾滾了,因而,潘耀輝和何小紅頓時就著急了起來。
兩人趕忙四顧,見路邊有一涼亭,走近亭邊一看,有字叫“念親亭”,何小紅便抱著豬妹急急忙忙地躲了進去,潘耀輝也跟了進去。
一進到念親亭里,那暴風雨便也就到了,此時,那“噼噼啪啪”的雨滴,那“呼呼”直叫的風聲,便在一起吹向了念親亭里。
小小的念親亭四向無墻,既透風又透雨,潘耀輝和何小紅兩人只戴有一頂竹笠和一頂草帽,這樣,便只得由何小紅抱著豬妹,由潘耀輝用竹笠和草帽為豬妹遮風擋雨,一邊要擋風擋雨,一邊還要照顧呵惜啼哭著的豬妹,因此,兩個大人便都無暇顧及自己,以致潘耀輝和何小紅身上的衣衫很快就被雨水打濕了,并濕了個透,可謂是狼狽不堪。
好在,這夏天的疾風驟雨,來得急去得也快,不到半個小時,那風雨便漸漸地就停歇了,潘耀輝和何小紅看了一下天空后,兩人便又帶著豬妹、穿著濕漉漉的衣服、踏著泥濘的小土路、趟著路中的積水則又繼續趕路了,小土路上則又在響起了豬妹的啼哭聲了……
潘家村距離曾家寮有八、九里的路程,此時僅走過了三、二里,還有大半的路程,因此,潘耀輝和何小紅帶著豬妹便又急跑快走,在又走了一、二里路后,便來到了鴨灘橋了,這是曾家寮到潘家村必須要跨越西灣溪的一座小浮橋。
這鴨灘橋呀是橫跨西灣溪的一座簡易的木質浮橋,橋面踏板寬度僅有80公分到一米的樣子,西灣溪僅有百十米寬,在橋址的兩岸各有一處巖石,當地的能工巧匠在兩岸的巖石上各鑿穿了一個像牛鼻孔一樣的孔洞,然后用鐵鏈穿過牛鼻孔再連起了四節木質的橋踏板,每節踏板又用兩片厚實寬大的古木并排拼成,兩片厚實寬大的古木是以像訂書釘一樣的馬釘釘穩拼接,每節踏板之間也是用鐵鏈連接的,河床中間則砌了三個一米多高的橋墩,在平時,西灣溪在此處的水深也就只有幾十公分到一米的水深,這木質浮橋架在兩岸和橋墩上,便可以讓兩岸的人們自由方便地通行,而在洪水來時,浮橋便浮了起來,橋工便會把任一岸邊的巖石孔洞里的鐵鏈鎖扣打開,那浮橋便會隨水飄到了對岸的岸邊,并被巖石鐵鏈拉住、而不會被漂走,等洪水退去時,浮橋則又可以快速地被恢復到原狀。
俗話說: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由于剛才的這場雨幾乎都下在了西灣溪的上游流域,所以,當潘耀輝和何小紅帶著豬妹來到了鴨灘橋時,西灣溪里的河水便已是“嘩啦啦”的在湍急地急速暴漲了,河水便已經差不多漫至踏板的下沿了,那溪中的洪流帶著垃圾、斷木、殘枝和敗葉,它們在河中時沉時浮、在滾滾而下……
此時,對岸管理浮橋的橋工也正在打開巖石孔洞里的鐵鏈鎖扣,正準備打開浮橋。
急急忙忙的潘耀輝一到橋頭便看見了對岸的橋工正在解鐵鏈鎖扣,于是,他便氣喘吁吁地在大聲地喊道:“橋工老哥!橋工老哥!等一下!等一下!讓我過去!”
不等橋工的回應,那潘耀輝一邊叫一邊就拉著抱著豬妹的何小紅踏上了橋板了,夫妻倆便不顧一切的緊緊張張、匆匆忙忙地在“噔噔噔噔……”的于木浮橋上朝對岸跑去。
對岸的橋工見狀,他便立即拼命地在大聲嚎叫起來:“別過來!別過來!!危險!危!險!!啊!!!”
好在在轉眼之間,那潘耀輝和何小紅便到了對岸了,就在兩人的腳跟剛踏上岸時,那溪流中間的踏板就緊跟著浮了起來,并在迅速地向下游漂去,剎時,那四節橋板在鐵鏈的牽引下也迅速地就橫擋攔漂了起來,那橋工則順勢解開了巖石鼻孔里的鐵鏈鎖扣,在眨眼間,那浮橋便漂浮掛在了對岸的岸邊了。
“好險啊!”潘耀輝往河中間一回望,他立馬就臉青唇白了,看那何小紅時,她則喘不過氣來,兩腿在發抖,而豬妹則在哭喊,真是驚險而又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