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廚房里,那潘耀輝、何小紅和曾淑萍則忙碌著在烹煮著晚餐。
大鐵鍋中不斷地傳出了“嘁,嗤——嘁,嗤——……”和“咕咚、咕咚……”的煎煮聲了,空氣中也彌漫著濃濃的肉香和菜香味了……
未幾,八仙桌上便擺滿了紅燜豬肉、鹽焗雞、紅燜鴨、煎燜魚、煎釀豆腐、炸肉粿和生炒青菜等等的美味佳肴了,另外又有一壺客家娘酒,桌面上濃濃的肉香味里又夾雜著濃濃的五香味,這是一桌豐盛的頗具當地客家風味的客家家常菜。
開飯了,在煤油燈的閃耀中,潘耀輝、何小紅、潘志鴻、楊夢婷和曾淑萍團團圍坐在了餐桌邊,這是潘家家里的第一餐的團團圓圓的晚飯,潘耀輝和何小紅顯得了格外的高興,兩人不斷地在向楊夢婷勸酒和勸菜,潘家是在用最隆重、最熱情、最豐盛和最具有當地特色的方式和菜式來款待這個來自大上海的兒媳婦。
然而,那楊夢婷卻不怎么領情,她在嘗試了一口潘耀輝和何小紅夾給她的肉菜后,她卻又把肉菜轉給了潘志鴻,她似在挑三揀四般的望菜興嘆、在勉強而吃,她只草草地吃了一點的飯菜和喝了一點的酒。
那何小紅見狀后便在偷偷地嘆道:“嗯,嘖嘖嘖嘖,婷兒的飯量還不如一只貓的飯量,吃得還不夠貓多,她吃這么少,這怎么行啊……唉,這將來……她怎么能幫我生孫子呀……”
其實呀,那楊夢婷是吃不慣當地客家風味的飯菜。
當地的家常客家菜嘛是以煎、焗、燜、油炸和爆炒的做法為主,味道嘛是以咸香為著,調味料也是以五香粉和醬油為主,這總體的味道嘛幾乎都是以咸香為主。
而上海人的口味嘛一般都是以清淡、新鮮、鮮爽和嫩滑為主,那調味料嘛則是以糖醋為主,總體的口味嘛則偏清甜。
所以,那初來咋到的楊夢婷便吃得不太習慣了,她便皺著眉頭只草草地吃了個半肚便作罷了。
在晚飯后及收拾好了碗筷后,這偏僻山村的夜晚則到處都是烏燈黑火,沒有什么夜生活,那一家人便只對著煤油燈在拍打著蚊子、在胡亂地拉著家常,在談論著家鄉與上海的不同,在交流著家鄉與上海兩頭的家庭境況以及潘志鴻和楊夢婷的工作情況。
在閑聊中,只有潘耀輝、潘志鴻和楊夢婷能夠流利或者說是半流利地說話溝通,而何小紅是完全無法參與,那曾淑萍則是一知半解,其實,曾淑萍也不愿意過多的開口,只在默默地靜靜地聆聽著。
在聊至晚上的八點多鐘時,曾淑萍說自己累了、要睡覺了,她便借故離開了。
此時當地的鄉下人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般在晚上的八點多鐘時,大家便都早早地就睡覺了,所謂進鄉隨俗、入巷隨彎,所以,在潘耀輝和何小紅的敦促下,那舟車勞頓了兩、三天的潘志鴻和楊夢婷便也在此時早早地就回房上床睡覺了。
這床原來是潘耀輝在好幾年前為潘志鴻和曾淑萍準備的,而現在,它則是屬于潘志鴻和楊夢婷的了,它是一張2米×2米的大床,蚊帳呢則是何小紅在幾年前縫制的那種硬邦邦的麻布蚊帳,所以,那蚊帳遮蓋得并不密實,以致,那剛躺下的潘志鴻和楊夢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便聽到了床里蚊子的鳴叫聲了,于是乎,兩人便急忙起身來打蚊子。
楊夢婷在打著手電筒,潘志鴻則兩手在“噼噼啪啪”地追著蚊帳上和床里的蚊子來打。
楊夢婷在說道:“這里有一只,嘿!那邊又有一個,打呀,快,打呀……哈哈哈……”
而潘志鴻則邊打在邊說道:“嗯!哈!看你往哪里飛!打到了一只了,哦,又打了一只,這叫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欸!我又打到了一只了……”
這時,床上的這對小夫妻雖然有點狼狽,但卻也充滿了笑聲、卻也充滿了十分浪漫的情懷。
在打了蚊子后,小夫妻倆便相擁臥睡了。
那勞累了數天的潘志鴻一躺下床就睡著了,他在打著微微的呼嚕聲。
但那同樣勞累了數天的楊夢婷卻沒有睡意,她卻獨自在翻來覆去、在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