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在撿了童養媳李雪梅后,大有羅家福,小有李雪梅,因而,這家里便時常充滿了小孩的啼鬧聲,也又帶來了家人的歡笑聲了,因此,便使家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大有了好轉,日子便又開始過得了紅紅火火起來了。
三年后,這一年是1917年,那林木蘭又有喜了,夫妻倆那是萬分的高興,家人對有身孕的林木蘭便更是百般呵護、精心照顧,在十個月后,那林木蘭便平安順利產下了二兒子羅家祿,此時,羅家人開懷喜笑,心頭的烏云便漸漸地散去無影無蹤了。
在羅家祿出生后,羅金水家此時便已有五口人了,分別是32歲的羅金水、27歲的林木蘭、6歲的羅家福、3歲的李雪梅以及剛出生的羅家祿。
此后,隨著歲月的推移,那羅金水便繼續與弟弟羅金泉做著放排的生意,林木蘭則在家耕種和帶三個小孩,同時,那羅家福也被送到了鄰村唐湖村的私塾去接受啟蒙教育,時年,羅家一家人的生活也可謂是自由自在、樂也融融。
所謂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在眨眼間,那時間便又過了8年,這一年是1925年,那林木蘭又驚喜的懷孕了,到當年的年底,林木蘭便又順利地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被取名為羅家壽,在這一年,羅金水40歲,而林木蘭是35歲。
當時國家的人均壽命只有50歲左右,這人均壽命在山區呀則還會更低一些,另外再結合當時山區人們的生活生理水平,因此,那羅金水與林木蘭可謂是中老年又得子了,而且大兒子羅家福與這小兒子羅家壽的年齡差距竟有14歲之多,同時,那羅家家里便已經有了福、祿、壽三個兒子了。
時年的人們呀都崇尚多子多福,子多則福大,所以,那羅金水與林木蘭以及家人那都是無比的高興,一家人的渾身上下那都洋溢著喜慶開心的心情,一家人那都是不盡地在謝天謝地謝祖宗的保佑。
隨著歲月的推移,羅家也在繼承著河邊人家的生活傳統,即在每個孩子長到3歲大以后,在夏秋之季,那羅金水在閑暇的時間里,則都會帶著孩子們到龍江河里去學游水,伴隨著村里的其他孩子或者是大人,赤裸裸的孩子們或游或潛或跳水或打水,孩子們便時常的在水中嬉戲,長此以往,那羅家的福、祿、壽三個兒子以及李雪梅就都學到和練就了一身的好水性和精湛的游水技術了,那羅家子女也就不愧是成長在江河邊的水邊人家了。
此后,那林木蘭除了耕田種地外,更是在盡自己所能、在家相夫教子。
按風俗習慣,在白天,那福、祿、壽三個兒子在適齡時便都先后被羅金水和林木蘭送進了鄰村唐湖村的私塾去接受教育,而在晚上,那知書識禮的林木蘭也會在家里輔導三個兒子,同時也教育李雪梅,以致,在燈前月下,那羅家里便總有朗朗的讀書聲、便總有慈母的說文解字聲,也總有童謠《月光光》的吟唱聲。
所以,那羅家的后代,雖然沒有考取什么秀才舉人之類的,但是,那個個卻也都是識字會算、既聰明而又伶俐。
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那羅金水的生意也做得頗為順利,因為在家鄉既有自己的打理又有林木蘭的幫忙,而在榕城那邊又有岳父及其家人的照應,生意的兩頭可謂是有里應外合,另外,那林木蘭在幫忙羅金水的同時也還在家里耕田種地和帶小孩,她的一切那也是十分的順利,家里的四個小孩也在健康地一天天的成長,所以,那羅家在當地來說,也算是一個十分幸福美滿的殷實富足和快樂之家了。
但是,當時間踏入了1930年代后,那羅家卻發生了一場災難性的變故了,羅家的這種美好的生活便被那災難性的變故給打破了,那羅家也就跌入到了災難性的深淵了,那羅家的命運便徹底地被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