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便也平安順利地躲過了戰爭的劫難了。
此時,羅家人與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在歡慶解放,人們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在解放之后的1950年的年初,新解放的農村地區便在醞釀準備開展均田分地了。
獲此消息,羅家福和李雪梅那真是高興啊!
因此,此時不歸故里,那更待何時啊?
于是乎,回鄉的念頭便強烈堅決地在羅家福和李雪梅的心中形成了,此時便不能一拖再拖了。
于是乎,那羅家福和李雪梅便向羅璇火、馮翠花、羅家壽和羅月娥提出了準備回鄉參與分田分地的強烈愿望了。
此時更加成熟的條件是羅海龍也已經是在三河學堂小學畢業了。
這樣,在新中國的新形勢下,天下已經太平、百業待興、處處欣欣向榮、又有分田分地的誘惑。而三河羅家也已經是人丁興旺,家人的生活也是平平安安、充滿著情趣和天倫之樂。
于是乎,毫無懸念,眾人便都能理解和支持羅家福、李雪梅和羅海龍回故鄉了。
接下來,眾人便是在考慮和計劃該如何送羅家福、李雪梅和羅海龍回鄉的問題了。
此時,那羅家福、李雪梅和羅海龍的心情,那也是激動和興奮啊!
因為,從1943年的六、七月份逃荒出來,已經是過去了七個年頭了呀,在這七年里,家人都經歷了眾多的波折和變遷,歷盡了太多的世事變化及血淚滄桑,而現在,終于能回鄉了,終于要回鄉了,這能不讓人激動和興奮嗎?
此后,在經過了幾天的準備后,在經過了馮翠花與李雪梅幾天的促膝纏綿眷戀的長談后,那漁船里便裝滿了馮翠花在三河壩購買的各種禮品和生活物品,那漁船里便裝滿了羅璇火、馮翠花、羅家壽和羅月娥的滿滿的濃情厚意了。
終于,在這天的早上,那羅家福、李雪梅和羅海龍便準備啟程回故鄉了。
在碼頭上,兩個羅家的人便在話別送行了。
羅璇火、馮翠花和羅月娥的眼眶濕濕的,他們三人帶著羅海俊和羅海杰在送行,盡管千言萬語、多少衷腸都已在此前說盡了,但此時,大家都還在說個不停,都還在交代、叮囑個不停,那依戀不舍的情懷在此時便被表露無遺了。
當時,羅海俊已是3歲,羅海杰已是1歲多了。
那羅海俊便在大伯長大伯短地稱呼著羅家福、在伯姆長伯姆短地稱呼著李雪梅,而特別不舍得的是羅海龍,那羅海龍與羅海俊,一個是大小孩,一個是小小孩,兄弟倆此前逗玩嬉戲慣了,因此,那羅海俊則更在大哥長大哥短地叫著羅海龍……這真可謂是小孩天真,親情無限呀!
李雪梅分別在羅海俊和羅海杰的額頭上親了又親,然后,她向大家揮了揮手,便含著熱淚上了漁船。
羅海龍在摸了一把羅海俊的頭,又捏了一下他的臉龐,他便對著羅璇火、馮翠花和羅月娥等人說道:“公公,婆婆,保重!三嬸、海俊、海杰,再見!”然后,他揮了一下手,跟著便轉身一個箭步就躍上了帆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