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呀,當地自古以來的送嫁迎親,那新娘出娘家的門是要哭的,而進婆家的門則是要笑的,這也是當地嫁娶的一種習俗。
這一哭一笑,這什么時候哭、什么時候笑,這有時也真是挺難為新娘子的。
轎里的羅海燕聽后,她便應道:“嗯,好的,淑娟婆,英嬸,你們就叫他們走慢一點吧,我……我確實……嗯,好吧,我會盡力忍住、不哭了……”
說完后,羅海燕便深深地在呼吸了幾口氣,她咬了咬牙、又在用手帕抹了抹眼淚……
十幾分鐘后,那羅海燕便慢慢地才把自己調整了過來了。
唉!真是令人感嘆同情和令人憫惜可憐呀!從白沙村至羅家寨,大約十四、五里的路程,那羅海燕足足哭泣了近兩個鐘頭!
唉!在這里面,真不知那羅海燕回憶起來了多少的辛酸和流露出了多少的凄情呀!
不久后,迎親送親隊伍便到了白沙村的村口了,這時,等待在那里的楊家的好命婆便來接新娘了。
在楊家好命婆的引領下,迎親送親隊伍便進村了,很快,便又到了楊家家門口了。
在一陣陣熱烈的鞭炮聲過后,也在楊家眾多親朋好友的歡聲笑語中,那楊健聰便笑盈盈地手執寶扇往轎門上一敲,隨即,他便掀起了轎簾。
羅海燕低頭起身,楊健聰便拉著她的手,羅海燕便帶著笑容從楊健聰的腋下鉆過、下了轎了。
這個從腋下鉆過的儀式叫做出嫁從夫、唯夫言是聽。
隨后,楊健聰和羅海燕進入了家門,羅家送親的人也被迎進了楊家。
跟著,楊健聰和羅海燕先拜了楊家祖宗,之后,拜了父母楊育達和何秀芬,再后是夫妻對拜,此時,鞭炮聲喧,笑聲陣陣,楊家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接著,好命婆便把新娘新郎送進了洞房(新房),楊健聰便揭開了羅海燕的頭蓋……
中午,楊家開席數十桌宴請了眾親朋好友,那楊健聰和羅海燕與羅家送親的人員同坐一桌,在席中,新郎新娘心情歡暢地喝交杯酒,還一同例行當地的各種民俗禮節,并向賓客們敬茶和敬酒,期間,眾人交杯換盞、無不開懷暢飲、喜笑顏開,楊家充滿了歡聲笑語、熱熱鬧鬧……
那在前一天參加了羅家嫁女宴的舅父李雪峰和李雪松也參加了楊家的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