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還記得前文我講述過的這事的前因和后果么?
那楊翠桃是潘家村潘志強的童養媳,在1943年上江西逃荒的路上,累死餓死了潘志強,嚇傻了他哥哥潘志豪。后來,為了傳宗接代,其母孫美蓮要楊翠桃與瘋瘋癲癲的潘志豪圓房,但是,那楊翠桃卻不愿意。
在1952年夏天的掃盲運動學習中,楊翠桃卻喜歡上了時年來做掃盲授課的龍頭中學的丁建文老師。
這時,孫美蓮不僅禁止楊翠桃與丁老師來往,她還一哭二鬧三上吊以死來要挾楊翠桃就范,那楊翠桃在萬般無奈和絕望之下,她便投了龍江河自盡了。
當時,潘家村的鄉親們花了兩天一夜也沒有在龍江河里找到楊翠桃的尸體。
在楊翠桃投河自盡后的第三天,是羅家福到龍江河里打魚,才在龍江河東心洲水里的竹叢中發現了楊翠桃的尸體,他隨即撐船來到潘家村的碼頭、并托人叫來了楊翠桃的養父潘耀華,那鄰里親人潘耀文和潘耀輝也來了,隨后,羅家福便用漁船搭載他們前往東心洲,并幫其打撈和運回了楊翠桃的尸體。
因此,我的曾祖父羅家福便認識了我的曾外祖父潘耀輝,同時也認識了潘耀文和潘耀華,當時,羅家福還收了他們20元的酬謝紅包呢。
當然,這時的羅家福與潘耀輝也還沒有想到,他倆以后會成為親家呢。
其實,羅家福自從逃荒回到故鄉后,隨著生活的好轉和穩定,他也在繼續發揚著逃荒走韓江時的那種樂善好施、行善積德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在當時社會面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狀態下,他也在用自己的感恩善行來回饋和報答著社會和鄉親們。
當時,羅家福也頗受鄉里鄉親們的贊揚。
羅家人就這樣其樂融融的過著日子,他們的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溫馨而又充實。
所謂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便到了1953年的夏天了,這時,那羅海龍便初中畢業了。
在1950年代,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均田分地工作的順利完成以及剿匪戰斗的勝利完成,尤其是隨著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朝.鮮戰場的偉大勝利,特別是人們生活的巨大改善……那一件件事件的勝利和成功,便都激勵和鼓舞著當時的一代年輕人,那時是一個崇拜英雄的年代。
因此,時年才17歲的羅海龍,他便無心要考高中了,他便無顧父母和幾個叔伯叔叔的反對和勸阻,他便放棄了升考高中的機會、而是回到了家里,他決意和一味地在等待機會和時機,他準備要去當兵。
羅海龍的這一行徑氣得羅家福和李雪梅都是十分的憤怒。
但是,羅海龍卻反駁和安慰著羅家福和李雪梅,羅海龍說道:“你們不是說:奶奶幫我算命,算命佬不是說我是穿州過省、是將相之命嗎?我不去當兵,那哪來的將相之命呀?”
這話說得羅家福和李雪梅無可奈何,夫妻倆覺得又有些道理,所以,兩人便只得順從于他了。
羅海龍在回到家后,一方面,他與羅家福和李雪梅種地,另一方面,他又與羅家福下河打魚,再一方面,他又練拳舞棍,當時,他正值是身體發育的時候,在經此勞動鍛煉和練武后,他便日漸長得英俊瀟灑了,他的體魄也高大威猛強壯了起來了。
在經過了解放之后幾年的發展,羅家寨村里多數人的家境都已經殷實起來了,此時,社會安定,各行各業百業興旺,社會面貌欣欣向榮、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