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里的人這會多數都在田間地頭忙活。
蘇明月領三人院進門,姜氏忙里忙外,擺弄那些花花草草。
黃記州自認與姜氏熟識,上前打招呼,依照蘇耀庭,口稱“四嬸嬸”。
姜氏回頭見是他,笑著點頭應承。
今兒天氣不錯,請幾人坐在石桌旁,吩咐綠蘿上茶,上點心。
這回,姜氏自然認得周經,周知府家的大公子。
周經面對姜氏的打量倒也坦然,比照黃記州行了一禮。
不卑不亢,舉止從容。
姜氏不由多看了幾眼。
前頭他繼母差媒人去蘇家提親,也不知他知不知道?
自家不同意,倒也不見知府故意為難。
加上公堂上,不管人家出于什么目的吧!幫著自家閨女說話,卻是實打實的人情。
姜氏不好直接給人家冷臉,心里對所謂的紈绔名聲多少有了些懷疑。
黃記州招手。
一個眉目清爽的小廝手捧一個木匣子,從后面繞過來。
姜氏不解,“這是?”
旁邊的蘇明月卻心頭微動。
“這是嬸嬸那盆墨蘭所得的銀錢。”黃記州示意小廝將匣子放在石桌上,親自挑開匣蓋,“都在這里了,您數數,共一萬二百兩的銀票。”
蘇明月很是訝異。
墨蘭出手,價錢不會太低,她心里有數。
不過,怎么也沒想到竟真如黃記州說的那般,一萬多兩!
姜氏顯然也很驚詫,連連道:“會不會弄錯了?”
黃記州忙道:“看嬸嬸說的,難道還是侄兒貼補的不成?”
又玩笑般道:“侄兒沒娶媳婦前,頂多按月領些月例銀子過活,即便看好那盆墨蘭,也沒有能力拿下。”
姜氏仍不敢置信:“是不是你家搭了人情在里面,為了些銀錢,不值當。”
蘇明月去看黃記州,這人到底怎么辦到的?
一萬多兩,不是百兩,千兩。
云州城地界,家財過萬的人家不少,但能拿出來買一盆可有可無墨蘭的人家屈指可數。
該不會真如姜氏所言,請了家里長輩,搭了人情在里面?
蘇耀庭也吃驚,等著聽黃記州的說辭。
周經似笑非笑。
黃記州忙擺手:“沒有,沒搭人情,嬸嬸多慮了。”
索性細細說與姜氏聽。
“那日我將墨蘭帶回家,被我曾祖父看到了,他老人家也是愛蘭養蘭之人,非說要留下來,我無法,留便留吧,給錢就成。老爺子得了花放自己屋里觀賞還不夠,竟下了帖子,找來志同道合的老友共賞。其中有一余姓老爺子賞了花,非說自己身體都輕松了許多,死活要買。曾祖父自然不肯,把人趕走了。誰知人家當官的兒子找上門,好說歹說,纏磨曾祖父松了口。”
姜氏驚奇:“竟還有這檔子事!那你曾祖父他老人家很不舍吧?”
也就她家女兒偷偷告訴她,像墨蘭那種品相的蘭花,她還能養出來,不然,她也舍不得出手。
黃記州點頭,遺憾道:“也就那盆墨蘭奇貨可居,您這里也就那么一盆,不然,我定要再淘換一盆送與他老人家。”
蘇明月掃一眼黃記州,這人一副頗為惋惜的模樣,倒向隨口感嘆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