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指示牌尤為明顯,胡越對路況也很熟悉,雖然高速的路面不是很好,但是他的車開得又穩又快。
很快,他們到達博物館東門外的停車場,停好車,他們步行從停車場進入園區,穿過驪山,來到主展區。
他們首先來到秦兵馬俑壹號坑,進入大廳的那一刻,鄭欣就被壯觀的景象所震撼。
站在她眼前的是一列列排布整齊的全副武裝的士兵,他們都跟真人一般高,身披鎧甲,健壯威武。
他們神態各異,有長著胡子的老兵,而更多的則是青年士兵。
數不清的陶俑士兵排著隊站在長方形的大坑里,盡管他們寂靜、肅穆、一動不動,但是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卻撲面而來。
胡越說:“這里是一號坑,是兵馬俑的陪葬坑,這個坑里約埋了6000個兵馬俑,現在擺在這里的是清理出來的1000個。這個坑有200多米長,60多米寬。是最大的最壯觀的一個廳。”
“太震撼了!”鄭欣拿出手機拍照。大廳內光線暗淡,因為不允許用閃光燈,所以根本拍不清楚。
他們順著人流走到展廳的側面,可以近距離地看到兵馬俑的全貌。
“容貌、形態、動作都這么逼真,6000個,這得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做出來啊!”鄭欣手臂搭在圍欄上贊嘆道。
“這只是秦始皇陵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胡越說。
“是啊!我剛看過介紹,說驪山下面才是真正的皇陵,這只是陪葬坑。”鄭欣說。
胡越又帶著他們參觀二號坑和三號坑,看到弩兵、戰車、騎兵、還有戰馬和將軍。
不僅陶制的人物栩栩如生,戰車和戰馬也都裝配整齊,活靈活現。
鄭欣一直處于震撼的狀態中,不時地贊嘆幾句,卓辰也贊同地說:“在那樣的技術水平下,興建如此大規模的建筑,還能做到精雕細琢,確實不易。”
展廳里有一個大型的皇陵模型,兩個搞規劃設計的人對這個是再熟悉不過了。
崇羽對這個整體模型也很感興趣,他們一起走過去,圍繞著模型,探討比例關系,方向地形和現場位置。
“模型上兵馬俑的陪葬坑看起來真小,”鄭欣說,“這皇陵的地宮得多龐大呀!”
“是啊,那我們去驪山上看看,感受一下,如何?”胡越問。
“好。”大家這次意見統一。胡越帶著眾人走回驪山。
驪山上幾乎沒什么人,游客都從東門坐電瓶車走柏油路直接到兵馬俑展區,再從展區走步行街返回。很少有人如他們這般走山路的。
驪山上遍布高高的樹木,林間有幾條小路蜿蜒,沒什么旅游項目,而這個方圓幾十公里的大山其實就是真正的皇陵所在地。
他們一行四人走到驪山山頂,樹蔭下,輕風徐徐。
鄭欣環顧四周,卻看到那兩個人突然騰空而起,垂直地面,沒有借助任何外力,直線上升,竟然輕松地飛到了樹頂。
鄭欣‘啊’字沒出口,趕緊用手捂住。
胡越大睜著眼睛,深吸了一口氣,穩定住自己的情緒。
眼前的景象,讓兩個人,又一次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