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雪融冰化,村里的大喇叭又嘰嘰喳喳的響了起來,村長的聲音出現了:“村民們,村民們,馬上到曬谷場開會,馬上到曬谷場開會。”
不知道又有啥事情了,葉塵鳴兄妹倆連忙加快吃飯的速度,收拾完東西就往曬谷場跑去。
半小時后,村長舉著喇叭開始發表演說了,今天的村長很昂奮,不知道有什么好事來臨了。
“村民們,村民們,今天有件好事要宣布,我們申請的兩頭耕牛下個禮拜就要到了,我們現在要搭個牛棚,老樣子,每戶人家出一個人。”
有耕牛了啊,村民們歡呼了起來,每次的春耕春插、夏收夏種,都會累死個人,現在有牛了,村民們可以省力多了。
牛的味道大,可不能安排在村民們的居住地,那就安排在學校后邊的空地上吧,那里地勢平坦、干燥、向陽、而且離開村里的小河也近。
牛棚的建造需要資金,上面給了不多的資金,馬村長和會計幾個人算了半天,終于算出了最便宜,卻也結實的方法。
那就是問大山要木材,要泥土,再配上燒好的磚頭,一座牛棚終于造了起來,村里還規定了孩子們割一背簍草可以算一個公分。
有了耕牛當然需要牧童,馬村長中意的是北南,但北南現在跟葉塵鳴忙得不亦樂乎,連忙搖頭。
那就嚴小南吧,嚴奶奶和嚴小強連忙搖頭,小乖寶現在整天忙著看天書,怎么能去放牛。
兜了一圈,都沒有合適的,不是要上學,就是要上工,放牛有幾個公分呢,大多數人家都不愿意。
那就自家的馬明春算一個,桂花嬸子家的兒子糞球算一個,桂花嬸子早年沒了男人,一個人把糞球拉扯大,終于熬壞了身體,干不了重活,所以是村里的老倒掛了。
糞球跟馬明春同歲,因為家境貧寒,所以未曾上過學,連一個正經的名字也沒有,反正鄉下人名字起得賤好養活,桂花就隨便起了個糞球。
牧童放牛每天都有五個公分,一個公分值七分錢呢,這個可把桂花嬸子開心的掉下了眼淚,連連感謝村長照顧他們。
村長對桂花嬸子道:“三叔公最懂牛了,你讓糞球多往三叔公家里跑跑,學學養牛的道道,我讓我家明春也去。”
桂花有點猶豫,三叔公的脾氣太壞了,弄不好會被他的牛鞭抽打。
馬村長知道桂花嬸子的顧慮:“讓小子們勤快點,只要是養牛,三叔公都會教的。”
馬明春和糞球提著一背簍的青草敲響了三叔公家的大門,三叔公早就在家里等著他們兩個呢。
對于牛的飼養,三叔公是花了很多心血的,所以兩個孩子來討教飼養牛的問題,三叔公非常開心。
牛是世界上最苦的動物,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耕地拉車樣樣都要干,死了還要被剝皮吃肉,三叔公心疼它們。
在牛還沒有來之前,三叔公把自己養牛的經驗,放牛的方法,都詳細的告訴了兩個孩子,馬明春會寫字,回去后特地整理了一下,第二天讀給三叔公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糞球不認字,但聽得尤其認真,回去還反復回想,馬明春整理出來的東西對糞球又是一個提醒,加上三叔公的指導,牛還沒到,兩個小子已經對牛的習性有了基本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