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的歌聲在會場中回蕩,讓很多軍人忍不住的跟著哼唱了起來。
《咱當兵的人》就是這樣一首歌,簡練的歌詞,簡單的旋律,卻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勾起所有戰士內心中最柔軟的部位,讓他們不由得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很多戰士跟著唱著唱著,眼角的便被淚水浸濕了。
這首歌唱的就是他們這些當兵的人真實的寫照啊。
軍人也是人,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脫下軍裝,他們都是些剛剛走出大學校園,初入社會的孩子。
他們的臉上也有一絲絲的稚嫩,閑下來的時候也想跟朋友一起玩玩游戲、打打籃球,孤單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思念自己的父母。
他們也有自己的情感,他們也希望有時間好好陪陪家人,也希望守在父母身旁盡孝,看著愛人幸福的樣子,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他們也有喜怒哀樂,與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當他們穿上那身軍裝,他們便是祖國的守護者,他們喝著冰雪、踏著風霜、握著鋼槍,堅守在炎國最危險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扛起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他們與普通人不一樣。
為了保家衛國,他們舍棄了所有,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訓練之中,時刻準備著為了國家而戰。
每當災難來臨,他們永遠是沖在第一線的人。
十幾年前的大洪水,是部隊的官兵們跳入決堤的大壩,攔住洪峰,讓后來者有時間和機會用沙袋填補缺口,不至于造成更加嚴重潰堤。
有個戰士發現了缺口,讓戰友上報之后,他想要搬一袋沙子丟進去,結果體力不支,直接摔倒洪水中,當趕來增援的人找到他的時候,卻發現他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管涌的洞口,而他已經犧牲了。
幾年前的大地震,同樣是部隊的戰士們第一時間趕赴就在現場,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沖進一片廢墟之中,想盡一切辦法,將民眾救出來。
一個空降小隊的十五名戰士,為了能夠深入災區,探查情況,在將近5000米高空進行跳傘,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情況不明的災區,不僅將災區內的情況傳出,還協助大批災民轉移,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還有森林的火場中、深山的救援中,每次沖在最前面的,都是炎國的戰士。
炎國的戰士,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國家,用生命踐行著他們入伍時的誓言。
陳淵靜靜的聽著歌聲,心里又想起了自己的班長,他就很少回家,為了協助自己訓練,不知道放棄了多少個休假。
在炎國的部隊中,像班長這樣的人,又有多少?他們現在又在哪里?
當他們犧牲了,又有誰能夠照顧他們的家人?
部隊自然會將烈士的家屬妥善安排,但是沒有了親人,又怎么能照顧得無微不至?
一時間,陳淵對研發更多先進的武器更有決心了。
只有炎國的武器更加先進,發生戰爭的時候,才會有更少的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