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或許是嘗到了苦頭的關系,羅燕的態度看上去好了不少。
只不過楊洛卻沒有伸手不打笑臉人的習慣。
“合作?我看就沒這個必要了吧?你們生產的單價我們酒廠接受不了,而如果是我們酒廠能接受的價格,你們玻璃廠也生產不了,畢竟你們的生產成本比較高嘛。”
“我是一個商人,不可能放著單價比較低的供應渠道不用,轉而去白白增加我自己的生產成本你說對嗎?所以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我們之間應該已經不存在任何繼續合作的可能。”
楊洛的意思表達得非常明白,同時楊洛所作出的選擇,也是大多數商人會做出的選擇,畢竟利益最大化應該是每一個商人首先考慮的問題。
“降價,我們降價!”
說白了在商業場上,決定雙方之間能否繼續合作的關鍵所在就是互相之間的利益。
換句話說,雙贏才是商業場上最良好的合作方式。
如果某一方一旦打破了這樣的平衡,另外一方會選擇與他人進行合作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現在,富順玻璃廠想要繼續和南秋酒廠合作,首先要做的就必須是降低自己的產品價格。
“降價?你可千萬別。貴廠的生產成本那么高,如果降價的話,一定就會無利可圖,甚至于還會虧本。同樣站在商業的角度思考,這對你們而言并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我的建議是,你們最好還是能夠去尋找別的合作伙伴。”
楊洛的話說得很中肯,但是聽上去卻又十分嘲諷。
畢竟同樣都是商人,即便在這周遭附近只有富順玻璃廠這么一家大型一點兒玻璃制造廠,可是卻并不代表楊洛對于這個行業絲毫都不了解。
之前富順玻璃廠所給出的單價三毛的報價,擺明了就是要將南秋酒廠當豬一樣宰。
而且還美其名曰原材料的成本增加,既然你都已經說了原材料的成本增加,那楊洛干脆就將計就計,順水推舟。
反正現在南秋酒廠靠著回收以前酒瓶的方式,短時間之內應該還不至于出現酒瓶斷貨的危機,所以有的是時間和玻璃廠耗下去。
“不不不,楊廠長聽我把話說完,我們真的愿意降低我們的單品報價,至于我們是否能夠贏利,這個我們自有分寸。”
羅燕再一次攔住了楊洛,說什么今天也一定要將這筆生意談下來。
楊洛微微挑了挑眉,深吸口氣看了看羅燕和付鵬超兩個人。
“那你們說說,最新的單品報價是多少?”
見到楊洛終于松了口,羅燕心中也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就說明雙方還存在繼續合作的可能。
“這樣楊廠長,雖然現在我們玻璃廠的生產成本確確實實提高了不少,但是考慮到南秋酒廠是我們的大客戶,我們自然是要爭取長期合作的可能。”
“我們還是按照之前的合作方式,單價一毛五,你覺得怎么樣?”
羅燕直接將先前單價三毛降到了單價一毛五,打了個對折,在她看來,楊洛應該會同意繼續合作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