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了母親,卻并沒那么可憐,人生中并不少溫暖與關愛,相比許多許多早年喪母的,那些她在文學作品中讀到過的姑娘們,她稱得上是頂級幸福了。
可在別人給予的表象下,從她的內心里實際上輸出的是什么呢。
她不想在感冒時被“拖”出去吃海珍海味,而只想窩在床上睡一大覺。
她不喜歡吃螃蟹。
她不想在來例假時喝紅糖水,甜到惡心。
她不想大叔叔特地從單位趕過來“拯救”她,互生情愫的男孩正準備帶她去醫務室,也許,也許在那天他們能捅破窗戶紙,圓她一個少女的青春夢。
到了成年,結婚生子。
后母主動提出照顧她做月子,幫忙帶孩子,然而考慮到后母既要上班,又要照顧仍在讀書的弟弟,崔銘生以婆婆把她“服侍”的很好為由,回絕了后母的好意。
事實上呢,“病秧子”婆婆手無縛雞之力,還要別人照顧呢;周寧沒日沒夜的忙工作;公公就別提了,她婆婆病的爬不起來時,也沒享過福。周寧基本不在家里吃飯,公公早上熬一鍋粥,兩個老人就著咸菜能吃一天。崔銘生要喂母乳,光吃粥不行,而光照顧孩子已經操勞過度,實在沒力氣再去做飯。
于是吃飯基本靠外賣,有一頓沒一頓的,孩子鬧時沒法吃,等孩子睡著了,飯菜都冰涼了。
婆婆會躺在床上,在口頭上會表示一點兒媳的辛苦,崔銘生累到兩眼發黑,提出找一個保姆來照顧她和雪兒時,婆婆卻一口否決:“小寧上班賺錢那么辛苦,咱能省一點是一點,我和你爸攢的養老金留著以后給孩子上學用,等你們想生二胎了,用錢的地方更多,錢要花在刀刃上,。”
有理有據,思維清晰,兒媳婦還能說什么呢。
身體強健的公公脾氣暴躁,抱著孩子只玩了幾分鐘,嘴里還叼著煙,即朝崔銘生直嚷嚷:“你看你生的孩子,把我累的腰要斷了,快累死了。”
“你生的孩子”,這是一個沒有溫度的家。
然而即便如此,在產后極容易抑郁的日子里,她平靜如初,所有的痛苦都靜悄悄的,面對親戚們的每一個笑容都燦爛如花。
不怪誰,每一步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嫁到周家是,拒絕后母的好意也是。
但為何要吃力不討好呢,有娘家人“撐腰”,也不必過得如此辛苦。
可是,一個普通女人的經歷都不能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何況是在一個“不普通”的家庭里長大的她。其中的矛盾、掙扎、抉擇,往往欲語還休,“感恩”二字歸納不了她肩負的責任和期待中的冰山一角。
每接受別人的一份好,崔銘生就要為別人多活一份。余生那么長,把自己擱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