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最終將懸停在一張上白下藍的故事卡牌上。
卡牌背面的圖案,是四個人影。
但最后一個人的影子比前面三個人影都要黯淡。
“咦,似乎有點意思?”
張陽說道:“那么接下來,咱們進入今晚的第一個靈異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第四人格》。”
彈幕開始滾動:
“這是個關于多重人格的靈異故事?鄙人心理醫生,不請自來,多重人格,學術上叫分離性身份障礙,又稱為多重人格障礙等,表現為身份的瓦解,出現兩個或更多的相互獨立的人格狀態,伴明顯的自我感及主體感的中斷。每種人格狀態均有其獨特的體驗、知覺、構想的模式……”
“牛逼,你字數最多,給你點贊打call!”
“臥槽,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走天下。”
“實不相瞞,鄙人其實也有多重人格,一個沙雕,一個正經……”
“樓上的,我不想打擊你,你那個不叫多重人格,我們大家都這樣……”
“……”
張陽咳了咳,默念道:“開啟情緒渲染技能,開啟身臨其境技能!”
【情緒渲染已開啟,身臨其境已開啟!】
張陽繼續說起了故事:“家人們不要鬧,這個多重人格的水太深,你們把握不住,讓我來講!”
“故事是這樣的嗷……”
“說起來,也是一件陳年舊事了。”
“當時我還在讀大學,大一那一年,其實我選的專業是心理學。”
“之所以選這個專業呢,是因為那兩年,家里有長輩說畢業之后從事心理醫生這個行業,比較有前途。”
“加上我本人呢,又確實對這個專業有點興趣。”
“于是就陰差陽錯地讀了這個專業。”
“然后我學了之后簡直一個腦袋兩個大,經常看一些案例,看得我自己都快產生心理問題了。”
“我曾一度以為我自己患上了抑郁癥……”
“不用專業知識給自己測評還好,一旦給自己正兒八經地搞個測評,好家伙,典型的重度抑郁晚期。”
“嚇得我第二年就轉了專業。”
“不過……在我轉專業之前,內心還是經過了一陣復雜煎熬的,因為轉專業非常麻煩,而且壓力很大。”
“所以在轉專業之前呢,家里人建議我不妨先到一位長輩的私人心理醫院去看一看。”
“一方面呢,看看我那位遠方親戚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以及工作收入。”
“另一方面,也算是讓我到外地放松一下,旅游散散心。”
“那是個國慶的假期,當時算上周末,總共能放7天假。”
“我去的城市是一座沿海城市,但不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所以即便國慶這樣的大假,也一點都不擁擠。”
“那位遠方親戚,跟我的關系比較復雜,好像是我媽媽的表哥的老婆的表哥的弟弟的婆婆的兒子。”
“總之這種亂七八糟像麻花一樣的關系,我都直接按照對方的年齡來稱呼。”
“比我大一點的,就是姓氏+哥或者姐。”
“比我大很多的,那就是姓氏+叔叔伯伯/嬸嬸阿姨。”
“比我小的,就喊名字最后一個字的疊音。”
“這位當了十幾年心理醫生的遠房親戚啊,單姓一個徐,全名好像叫什么徐三石。”
“聽說家里早些年,是干倒斗的。”
“后來徐叔的父母,決定從他們那一代就金盆洗手,斬斷與墓里的孽緣。”
“于是才讓徐叔去讀了個大學,也沒引他入倒斗那行。”
“我到達飛機場的時候,一開機,就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
“我心想可能是家里人提前給徐叔打了招呼,就接通電話。”
“沒想到是個相當好聽的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