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不許遲到!’”
“‘第二,師門手藝絕不外傳,無論多親的人都不行,父母、老婆、孩子,統統不可!’”
“‘第三,紙人畫眼不點睛,紙馬立足不揚鬢,人笑馬叫皆不聽,若是不記閻王請!”
“‘今日起,念你是初犯,我便棍責三下,以示懲戒。’”
“‘從今往后,這三條門規,觸犯任何一條,我都會立刻將你逐出師門,記住了嗎?’”
“王鎮關痛的頭皮發麻,連連點頭答應道:記住了……多謝師父教誨。”
“雖然嘴上這么說,但是王鎮關對于第三條門規,是完全沒有聽明白的。”
“可是他又十分害怕師父的責罵,他怕一旦自己出聲詢問,師父就有可能因為自己愚鈍而打自己!”
“前面半年,每一天,陳秋河都只負責讓王鎮關去給村子里的客戶們送貨,干干跑腿的活兒。”
“至于手藝,那真是半點兒沒教給他。”
“但是呢,每個月管王鎮關吃住,還發他小五百塊的零花錢。”
“這對于王鎮關來說已經相當知足了。”
“畢竟別人拜師學藝,都是要給學費的。”
“這布衣老頭子陳秋河,不僅不收王鎮關學費,還管吃管住倒給錢。”
“除了不教手藝之外,倒也無可挑剔了。”
“直到半年后的有一天,在凌晨公雞打鳴的時候,王鎮關像往常一樣在院子里站得筆直。”
“自從第一次遲到了之后,他養成了個習慣,每天都能提前半小時出現在院子里,然后公雞才會打鳴。”
“之后王鎮關就再也沒有遲到過。”
“這一天他站在院子里,師父陳秋河一樣是從茅廁里走出來,說道:今天開始,我就要正式傳授你手藝了。”
“值得一提的是,王鎮關這小子學起手藝來,還真就煞有介事,很快就入了門,并且上了手,還能舉一反三。”
“陳秋河覺得自己這傻徒弟,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傻了。”
“之前呢,因為自己這徒弟的心境還不夠澄明,陳秋河覺得他需要多經歷經歷磨煉。”
“所以才花了半年時間,讓王鎮關啥也不學,就只是日復一日地干這個跑腿的工作。”
“經過了半年的考察后,陳秋河覺得王鎮關心應該靜下來了,才教他手藝,沒想到這一教,小子學得那叫一個快。”
“所以陳秋河逐漸的開始放心了起來。”
“這一回,陳秋河因為有件大事兒要出遠門去辦,要離開半個月的時間,臨走之前,就讓王鎮關代為打理店鋪,而且不能睡屋子,得睡在店子里,需要24小時接待客人。”
“臨走之前,陳秋河再三叮囑了王鎮關,讓他牢記師門的規矩,千萬不要亂來。”
“王鎮關拍胸脯保證了店里有他在,指定沒事。”
“然而……少年郎的好奇心是很重的。”
“而自古以來都有一句老話,叫做——好奇害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