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凡凡給我們推薦了一個叫做任啤酒店。”
“據說這個酒店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說這個酒店的酒吧里有上百種不同的啤酒可以任意喝。”
“但在當時我就感覺有一些怪怪的了,因為這個酒店的名字聽著總讓我感覺哪里很不舒服。”
“可是具體哪里不舒服我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我們住進去的當天晚上,李洋就失蹤了。”
“第二天早上,李洋同時給我和陳松各自發了一條消息,說他家里有事先回去了。”
“這種行為極其反常,而且相當不合理。”
“我們當時才剛來到這里,怎么可能還沒玩一天就因為什么事情趕回家里了呢?”
“退一步來講,就算有在要緊的事情,難道不能夠花上1分鐘的時間從他的房間走到我的房間來當面說一聲嗎?”
“慌那一分鐘又能有什么用?”
“再者,更可疑的地方在于,當我打電話過去的時候,李洋的手機直接不接電話。”
“我彈視頻,他也不接。”
“這就很可疑了,電話電話不接,視頻視頻不接,我們甚至懷疑他是不是被人綁架了。”
“而且離譜的是,最后我再給李洋打電話的時候,他直接關機了。”
“這像是一個有急事要去處理的人的態度嗎?如果電話關機,怎么聯系別人?怎么處理急事?”
“當時我就沒了心情旅游,打算報警處理。”
“畢竟李洋是跟我們一起出來玩的,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我心里過意不去不說,李洋的家人肯定也會怪我。”
“我第一時間先是聯系了李洋的姐姐,讓她告之李洋的父母,然后選擇現在報警還是怎樣都由李洋的家人來做決定。”
“我跟陳松就在酒店里配合著回答了一些問題。”
“李洋的姐姐也沒有為難我,反而還安慰了我幾句,接著就掛了電話去忙著找李洋了。”
“陳松也提出,要不我們終止這趟旅行,直接返航。”
“可我覺得,李洋很有可能還在這座小城,我們直接就這樣離開,好像太不負責任了。”
“雖然已經通知了李洋的家人,到底李洋還是我的好朋友,沒理由坐視不理。”
“我提出找當地人宋凡凡問問情況。”
“宋凡凡跟我們約在一個咖啡廳見面。”
“她疑惑道:咦,你們怎么少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