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天,許知念跟馮濤簽訂了雇傭合同,正式達成了合作關系。
她跟著馮濤的車去了一趟鎮上,找到李向陽,把粗細糧的供應合同也一口氣拿下了。
接下來的幾天,她跟宋楚紅一起籌屠宰倉,宋楚紅出面,在鎮上找了一塊場地,以較低的價格盤了下來。
許知秋過來打了一些柵欄和畜生棚子之后,宋一刀便走馬上任,從單槍匹馬的“宋閻王”變成了“益道”屠宰場的場長,這兩個字,取的正是“一刀”的諧音。
他多年積累的人脈加上許知念籌措的資金,很快就收上來了第一批牲畜,既能供應周邊各村鎮,又能供應縣里,盈利不僅限于供應建設大飯店。
馮濤托關系上了一套冷凍保溫設備,隨著第一批生豬肉發走,跟建設飯店之間的供應線就算是開跑了。
接下來,鮮花、糧食、食用油陸陸續續地供應到了省城,錢款也按時按數地返了回來——憑著周建設的那點尿性,自然是不敢拖欠她一分錢的。
供應線跑起來之后,許知念的收入又增加了一大筆。
如今,父母的食堂窗口很賺錢,大哥也用攢下的錢在向陽糧油店附近盤了一個簡易的店面,接活不斷,就連爺爺奶奶都發揮余熱,把花店經營得紅紅火火,一家人都走上了賺錢之路。
但是,擴張就會有擴張的問題,現在,許知念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人手不足。
屠宰場需要屠宰分割工人、花店需要配送員和業務員,花生田需要收割工人,向陽糧油商店只有李向陽父女兩人,一旦開始大批量壓榨花生油,人手也不夠。
許知念找到了許長青,讓他召開全體村民大會,選定二十名工人——到了帶領全村人發家致富的時候了。
一聽說又有了就業機會,村民們群情激動,大喇叭里剛說完開始報名,村委辦公室的門檻就差點被踩爛了——見識過許知念的實力之后,大伙都有了一個共識——跟著許知念就能吃肉喝湯!擠破腦袋也得去!
經過兩天的選拔面試,大部分崗位都定了人選,只有幫向陽糧油商店招聘的榨油工職位還空缺著。
“要說榨油,那肯定是張油坊最專業啊,他那家庭作坊,都快開不下去了,也該出來找份工作了……”許長青隨口說出這句話,沒說完,就停下了。
村委辦公室里的人都無語地看著他——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么?許知念和老張家不和睦的事兒,整個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許知念不以為意,淡淡說道:“四大爺的提議不錯,有錢大家一起賺嘛,怕就怕,張油坊他不愿意。”
如今,周圍幾個村陸陸續續都有了食用油的供應來源,他們一家子人緣不好,榨油還總用陳年老豆子,不逼到份上也沒人找他去買油。所以生意每況愈下。
許知念也聽說了,自從上次他們賠了錢之后,到現在還沒緩過來,家里挺困難的。
如果老張家人識抬舉,那么借此機會將他們收編,也能緩和一下跟三叔三嬸家的矛盾,可如果不識抬舉,那可就怪不得她了。
“這事兒還能不同意,他家,都快揭不開鍋了!”馬寡婦接過話茬,自告奮勇地說道:“我去跟張油坊說,這好事兒,他應該快馬加鞭過來報道才對!”
半個小時后,馬寡婦自己回來了。
走的時候她意氣風發,回來的時候卻像個點燃的爆竹,分分鐘都要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