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玄仙門這邊,五行峰長老風清揚一捂臉。
“丟人要丟到家了。”
王一騰也沒眼看了。
“徐長老這也太草率了,他實打實才二十二歲,縱使天資聰慧,又如何能比那么多悟道千百年的前輩更淵博?”
曾與徐小天有過故交的蕭忘語也嘆了口氣,他倒是對徐小天印象不錯,不希望見到后者當眾出丑。
更不希望見到天玄仙門受辱。
準確地說,進一步受辱……
論道以開放形式進行,各仙門長老就坐在道臺四周,可以一個一個隨意上臺,也可以一個一個提問,每人至多可以提三個問題。
論道的目的,一是通過交流彼此有更多新的見解,對悟道修行大有裨益。
二是彰顯各自道法精深,給師門長臉。
不過大多數人上臺,論不到幾回合就會被問倒,灰頭土臉地下臺。
能撐得久一點,就算是得道高人了。
“徐晴根的兒子,二十二歲的固本修士?他怎么也上去了……”
徐小天上臺,也是引來眾人一陣嘩然,竊竊私語,非議不息。
太恒子長嘆一聲,卻欲言又止。
與徐小天要論高下的人是樸永真,自然由坐在臺下的他當先起身,表示他要先開口:
“道友年紀輕輕,老夫也不為難你,只問你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何為道?”
眾人一聽,紛紛暗道這樸永真沒懷好意。
道的概念十分寬泛,并非只字片語就能解釋得清。
別說區區固本修士,就算是在座那么多得道高人,也未必能把道話說分明。
眾修士對道的理解各有千秋,但很少有切入要點讓眾人都信服的說法。
遑論是讓徐小天這等只有二十二歲的小同志來回答。
倒是徐小天一聽這個問題,心無波瀾,不假思索便脫口而出:
“很好說,很難說,不可說。道可道,常道非常道,不可說道。”
這話一出,眾人深以為然。
確實,就是這個理兒。
道這個東西,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不過徐小天這話,多少有點抖機靈的嫌疑,等于是把這個問題踢皮球了。
倒不是說身為涅槃至尊,又掌握大帝意的徐小天對道沒有自己的理解。
恰恰相反,正是他對道的理解十分深刻,反倒更覺得道玄之又玄,不是可以概論的東西。
就好像沒文化的底層人往往越覺得自己什么都懂,逢人便喜歡說三道四,好為人師。
而越有學問的知識分子反而越覺得自己知之甚少,言論更嚴謹。
“那我再問你一個基礎簡單的問題,何為修行?”
見徐小天機敏逃過一劫,樸永真又發出第二問。
同樣是個看似基礎,實則范圍很廣不好概述的問題。
這次徐小天沒打算避而不談,道: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務取真性,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注定?”
“登天只圖清凈,紅塵不染性空,悠悠我心千載中,都是癡人說夢。”
“既空涅槃,究竟可修,可悟,可謂。”
“修為成道,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有心無制者,卻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得涅槃。”
這番長篇大論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妙啊!妙啊!”
片刻之后,不知是誰突然驚嘆出聲,隨后眾人無不恍然大悟。
“好一個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此話直指修行本質!”
“此等見解,我輩自嘆弗如!”
“這位后生對修行的理解,非同一般啊!”
自然非同一般,這些可是徐小天成為至尊后的最新感悟,雖只是只字片語,卻也讓眾人受益匪淺。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聽高人隨口講說幾句心得就頓悟突破的案例。
故而高深的道理,于修士而言,都是人間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