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黑和殘破的典籍,古樸陳舊,已經有些年頭了,差點在一場大火下灰飛煙滅,只是上面有一種精神力量,保證了它們完整的保存下來。
那上面,居然還記載了歷代古僧的注釋和見解。
石凡翻來一看,頓時吃了一驚,密密麻麻的金色小字,全是以一種古老的佛文所描述。
“這是什么?”石凡神念力量探出,碰到了手中的厚本佛經,頓時眼花繚亂,耳邊陣陣禪唱和仙音在齊鳴,宛如一位古僧盤坐在書中,傳來不絕于耳,振聾發聵的洪鐘大呂般的念經聲。
唵、嘛、呢、叭、咪、吽……
石凡頓時一呆。
竟是佛門真言!
隨后,他熱血沸騰,想著真是撿到寶了,而后他滿懷期待的繼續聆聽下去。
結果,他又失望了,只有一段浩渺的佛音在共鳴、交響,未曾道出真正運轉佛門六音的法門。
“可惜了,只是普照寺歷代圣僧注釋典籍內的真義,所留在上面的精神烙印,不是真正記載了佛門六音。…”
石凡多少有些失落,得而復失比失而復得而言,落差感更大。
不過石凡很快調整好心態,其實仔細想來,這種發現其實很正常,畢竟佛門六音至關重要,怎么可能被輕易記載于一部佛門典籍之上。
須知,佛門六音在佛教所有人心中的地位而言,不差道門九秘,這是一種廣為人知卻又很少有人得到真傳的密語。
甚至,有佛教大能認為,修成了佛門六音,便是成就一切,普渡眾生,立身而成佛,可以說是證道果位了。
石凡搖了搖頭,放下心中暢想,即使靈山上的古廟宇,也不曾集齊全部的佛門六音,多半只是殘缺的六音,更別提這里的普照寺了。
他吐出濁氣,放松自己,掃清了心靈上的塵埃,而后手捧佛經,認真研讀了下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可是星空古路一行,他沿途中的所見所聞,何止萬里路?如今只是差了萬卷書罷了。
修煉的境界無法代表心靈的境界,修為再高,有朝一日也會跌落境界,而只有自己的體悟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石凡躋身化龍巔峰,無時無刻不想要突破進入,看似一步邁出就能到達另一片天地,可只感覺有一陣屏障阻擋在自己身前,讓他寸步難行,無法突破。
這時候就需要足夠的感悟和積累,屆時自然水到渠成,成功突破。
古往今來的所有天驕皆是如此,他修行至今,也僅有一年多,修煉到了這種地步,還沒有出現根基不穩的情況,已經算是謝天謝地了。
那些正統的佛教典籍,最重心靈層次上的修行,選擇由心而入,用佛家的道理,來講述人世間的大智慧。
若是認真讀完一整座藏經閣的佛經,且耳邊時刻有浩大佛音沖入腦中,聽說即使是上古大能都要被感化,選擇皈依佛門。
所以,這佛修一脈,實在深不可測,從古至今,很難有人能試探他們的底線。
割肉喂鷹的事跡常出現在佛教的人中,很多佛修以降伏魔頭為己任,面對敵人,講究一個鎮壓和感化,將敵人化為自己的力量,究竟積累的多強的底蘊,很難說的清。
石凡對佛教沒什么看法,沒有好感,是因為他的前世,到處都有假佛橫行,歷史上的行徑也很低劣。不過說到底也無什么惡感,是因為活在世間的真佛,并非沒有。
但無論如何,要讓他進入佛門、從此長伴青燈古佛是不可能的。
他敢研讀佛經,是因為體內的無暇真血使他保持了本心,圣體一脈的同源力量在體內流淌,有這么一種戰天斗地,不屈不折的意志。這世間就很難有什么東西可以強行改變石凡的性格了,連潛移默化的途徑都被封死。
因為若本心動搖,無暇真血便會自動將其拉回來。
普照寺淪為廢墟,無論白晝和黑夜,這里格外幽寂空洞,過去完整的建筑群,毀于一旦,它們遭到了無妄之災。
第二日,石凡想要尋菩提樹,皆由這種大智慧的古樹,來開啟自身的智慧。
可惜,他只尋到了一塊焦黑的碎木,流淌著佛性,有暗淡的真佛之力在散溢。
其余的,連葉子都沒找到。
菩薩倒坐、羅漢喋血、大雄寶殿坍塌,這樣的環境中,無疑是在提醒和警告石凡,再不朽的久遠傳承,也會因為天降災禍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