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行,阿秋你最好了,我這背簍要是撿不滿,回去指定要被罵的。”張梨花吐吐舌頭,說著就往斜刺里拐下去,她正好看到一朵綠油油的綠豆菌在那下頭。
宋秋也轉了身,繼續往前頭還沒去過的林子里去。
但兩人不管怎么走,都是不會離得太遠的,一直保持著叫一聲就能吱應的距離。
不像村里其他一起上山來的,有些都已經跑到前頭的那片山腰子上去了。
松山村背靠的這座山就叫松山,不僅僅只是背后這幾座山頭,更高的連到了十幾里外,那一片才是松山的主峰。
主峰上有個松山寺,寺里有個叫緣法的和尚實有些靈驗,前往這松山寺去去燒香拜佛的人就多得不得了。
便是離著有半天路程的縣城那邊,都有信徒專門趕來的。
要是遇著緣法和尚講經,那來的人更是摩肩擦踵,數不勝數,熱鬧非凡。
是以,松山寺下頭的平安村就形成了一個大集,周圍七八個村子的人都喜歡上那兒趕集或是賣些家里的雞蛋啥的。
像他們撿了山菌,不往更遠的盤石鎮去賣的話,就去十幾里外的平安村的集會也行。
其他村落不靠山,想吃山菌不想自己大老遠的往山上來撿的話,可不就是要買嘛?
反正這山上就有的東西,也不貴,家里稍微有點松和的,買個一斤兩斤的回家嘗嘗味也是沒啥的。
每年都要賣山菌的松山村人,那對撿山菌自然是熱衷得很的。
宋秋急切的想掙錢,這雨一停,山上的山菌發起來了,當然要快些撿,趁著山菌發的時節,多掙些銀子,好還家里的欠債。
不大會兒,宋秋背上了背簍鉆出林子,背簍里已經就撿滿了,手里還兜著一捧,“梨花!”
她剛喊了一聲,張梨花就從一邊的坡下爬了上來,頭發上扎著幾根松針,臉上還沾著泥巴。
宋秋看得撲哧一笑,幾步走過去,將手里的一捧山菌放進她的背簍里,抬手將她頭發上的松針取出來。
“走,咱邊回走邊撿了。”
張梨花點頭應著,四下望了望,見其他人四下聚攏,都在往山下去了。
“下山有些滑,阿秋你小心點,踩有樹葉的地方。”
兩人背著背簍,小心腳下,往山下去。
剛下了雨,山上都是濕的,往常被人走過的路走還打滑,走樹林子里,反倒好走些。
一路下了山,撿漏的山菌裝起來,便也把張梨花的背簍裝滿了。
一行人在山腳匯合,大家看兩人都撿了滿滿的一背,都是打趣不已。
周石頭也撿了滿滿一背簍,他看向張梨花道:“梨花,明兒我爹要去鎮上,你去鎮上賣山菌不?可以坐我家的牛車。”
張梨花還沒說話,其他人一聽,紛紛道:“石頭,我去鎮上!”
“我也去!搭我一個唄!”
“還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