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老鄧氏求情勸架,照張老豆那血性,李大錘能活活被打死。
自然,讓張老豆手下留情的還是老鄧氏給他生了個兒子。
張老豆當時一聽這個,才收了手。
不過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李大錘已然好不到哪里去。
張老豆不殺他,卻也容不得他,只喊他趕緊滾蛋,滾得越遠越好,一輩子都不要出現在松山村。
李大錘想帶走兒子和女兒,張老豆雙眼一瞪,沒門兒!
是以,最后遠走的只有打不過說不過張老豆的李大錘。
張老豆很喜歡老鄧氏,兩人又是從小認識的,念她是以為自己死了怕養不大兒子才在娘家人的勸說下再嫁的,便很快就原諒了她,也認下了李大錘的兒子和女兒。
跟他姓,往下排,二兒子張冬瓜,大女兒張水芹。
后頭兩人又生了兩個兒子張地瓜和張胡瓜,小女兒張香葉,一共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一家八口,雖說有兩個不是親生的,但張老豆手里有錢,也不在意多兩張嘴。
畢竟,他想跟老鄧氏好好過日子。
但這事總是發生過了,兩人有個吵吵鬧鬧的,難免就總是提起這事。
久而久之,張老豆這里沒啥,老鄧氏自己心里卻過不去,覺得這雙兒女十分礙眼,從而對這一兒一女就厭惡起來。
不說動輒打罵,卻也是沒少磋磨,張水芹得洗全家人的衣裳,且每天干不完的活,等到嫁人,也是老鄧氏胡亂給她配了個婆家嫁了。
而張冬瓜這里,老鄧氏給其他三個兒子都花了聘禮娶了媳婦,給他卻是拿十斤糧食買回來的媳婦,窮山溝里的,沒見過世面,說話都不敢大聲。
連這個兒子都不喜歡,那這兒子所出的孫女孫子就更不喜歡了。
張梨花就是張冬瓜和陳氏的女兒。
她上頭還有個哥哥張楊。
這一房人在張家的日子那是相當不好過的。
老鄧氏鐵了心的看他們不順眼,起初張老豆也護過他們,但時間久了,吵得累,他也就不樂意管了。
像這樣的處境,老鄧氏怎么會允許他們接觸跟銀子有關的事?
每年山菌出來了,她都是要讓張梨花去撿的,但賣是從來不會讓她去賣的。
宋秋有原身的記憶,對張家的這些事情自然也清楚得很。
眼見著張梨花進了她家院子,老鄧氏就吊著眼睛往她背簍里看。
“趕緊拾掇了,明兒你小叔好往鎮上去賣!”
“好咧好咧!”
張梨花應著,就往院角的水井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