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極小了,不穿蓑衣也不打緊。
一路往村長家,細雨落在身上,衣裳也就是潤了些,濕不透去。
對于好好的唐太公突然要見他們,三個人的心里其實是忐忑的。
因著下雨,昨兒他們在山上的事這廂都還沒來得及好好商量個對策呢。
正忐忑著,眼見著村長家到了,可前頭的唐明德卻并沒有進去,反而繼續在往前走,張楊忍不住問道:“明德叔,不是見太公嗎?這是去哪兒?”
唐明德沒有回頭,只應了一句,“太公在村祠等你們。”
村祠。
宋秋的心一下子有些沉重起來。
這是要做什么呢?
難道跟昨晚山上的事有關?
要不然,她想不到好好的唐太公為什么要找他們。
可為什么要在村祠呢。
說起這松山村的村祠,那也是有的故事說的。
宋秋記憶里還有關于村祠的事情,雖然她并沒有去過。
這是村里的祠堂,供奉了牌位,可他們松山村二十四戶并不是一個宗族一個祖先,照理說,是不用建什么村祠的。
可當年唐太公的爹,卻建了這么一個村祠。
且是唐太公的爹當年自發出錢建的,并沒有經過村里。
里頭供奉的,沒有多余的人,全都是當年親歷那場大災而逃到這里的人。
宋秋的高祖奶奶,當年那個堅強到最后只帶著一個兒子跟著這些人逃到這里的人,牌位也被供奉在里頭。
除此之外,往下,像她太爺爺,也就是她爺爺的爹,當時年紀還小的,比如幾歲的娃娃什么的,過世后牌位就沒有供奉在這里頭了。
村里其他人家也是一樣。
聽說里頭供奉的牌位統共也不超過三十個。
依唐太公的爹的話說,他建這個村祠,只是為了做個念想,畢竟,當初他們這些人,一起經過了最難最難的一段路。
當然,唐太公的爹不是最先去世的,也不是最后去世的,當時那些人中比他年紀小的人多。
后頭交到唐太公手里,陸陸續續將該放進去的牌位都放進去之后,這里就鎖起來了。
所以,往前這村祠一年到頭都不會打開一次的。
只有唐老爺子才有鑰匙,只有他才會進去。
說是百年前,只是近百年前而已。
那場大難,至如今也就不到七十年的時間。
這座村祠的年紀,也不過五十來年。
當時建時就用的青磚瓦片,又有唐老爺子常年看著,時不時叫后人修繕著,眼下看著,還像新房子一樣。
院門打開,不大的院子里打整的干干凈凈,沒有菜園子什么的,倒是兩邊都種了樹。
中間的路鋪了碎石頭,直通前頭一座大房子。
大房子上掛著一塊自寫的匾,上寫村祠二字。
除此之外,這院子里,再沒有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