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外公外婆本就不是疼女兒的人,對她娘也不好,當年她剛生下來才半歲,她爹病去了,這二老可是二話不說上門來逼著她娘回去重新再嫁的。
后來說了幾趟她娘都不答應,最后就讓她兩個舅舅上門來捆人,要強行把人弄回去嫁了,聽說下家都找好了的。
當時要不是張家幾個叔叔正好都在家,幫著攔住了人,又吆喝來了村里人,有村長爺爺出面,問過了她娘的意見。
她娘堅決不改嫁,村長爺爺就說嫁進了松山村,那就是松山村的媳婦,既然人不愿意,那誰不也不能把她帶走,若非得強行將人弄走,那就得過他們村里這關。
松山村的人多團結啊。
這蔣家在他們自個村里本來就不太村鄰和睦的,想找村里人幫忙搶人?
大約是不可能的,如此,她外公一家才灰溜溜的離開了,再不敢提這事。
只是當時下不了臺,也放了狠話,再也不認這個女兒,不許她再回娘家去。
她娘也是個堅強人,說好了不改嫁就是不改嫁,自個咬牙,也將她拉扯大了,憑著自己的手藝,也掙了不少家用。
再加上她爺爺當年還在世的時候,也是個能干人,本來家里就攢下不少銀錢的。
要不是爺爺去了,爹也去得早,他們家的日子該是村里數一數二的。
她娘知道娘家人不喜歡她,她心里的親緣也淡薄,不讓她回去,那就不回去,硬是好幾年都沒回去過一次。
外家人也沒有上門來。
直到那年她外公病逝。
這年頭,講究身后事要辦得風光的,哪怕家里再窮,借銀子也要將身后事辦得妥妥當當的,讓人安安心心的去,到了地底下好輪得上投好胎。
所以,只要不是那黑心腸就是不想死去的人好過的,都會給人好好大辦一場。
所謂大辦,他們平常人家的風俗,除了一口好棺材,陪著送上山的紙扎等,還興請人做道事。
這道事一做,不但對死去的人好,也對子孫后代好,自然是必須要做的。
而做一場道事,得做滿七天,在出殯之前,連著做。
一場下來的銀錢,至少也是好幾兩銀子。
再加上其他的雜七雜八的,辦一個身后事,少說也得十幾兩銀子。
蔣家兩老就不是攢得住銀子的人,再加上家里田地少,又不想著去盤其他的門路掙錢,當時是沒什么家底的。
嫁這一個女兒還不就大開口要了十兩銀子的聘禮呢。
吃了這好處,兩人一把歲數了,還咬牙又生了兩個女兒,不僅如此,還催促兩個兒媳也多生幾個女兒,就為了得聘禮呢。
可惜,還沒等到兩個女兒和孫女們說親,兩個老的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