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知道常山王嗎?”
唐老爺子聞言,笑了一笑,“常山王啊?當然知道,五十來年前,咱們祖上遭那場大災,常山王正好降生,于是災民中就有人傳言,說常山王是災星降世,所以才害得咱們有這么一場大災難,流離失所,易子而食,尸橫遍野,民不聊生呢。”
“先帝為了絕天下流言,這才使出了雷霆手段,派了有能力的人迅速賑災治災,又給了極好的賑災政策,要不然,當年那場大災哪會那么快就得以解決呢?指定會死更多的人的。”
“只是這災雖然是平定了,可之后好些年啊,常山王是災星的流言都還有呢。”
“一直到三十來年前的倭匪進犯,來勢洶洶,生靈涂炭,死傷無數,最后常山王穿盔帶甲上了戰場,打得倭匪聞風喪膽,丟盔棄甲,敗逃回了東洋,還簽了國書,永不敢再進犯,這仗下來,就沒人再說常山王是災星了,反而都說常山王是個舉世大英雄,夸贊無數,敬佩無數。”
“那太公覺得呢?他可是個英雄?可是個值得跟隨的好人?”張楊聽罷,便問他。
唐老爺子看著他,嘴里道:“當今乃是先帝最得意的太子,自小寬厚仁德,善良謙和,又聰明好學,即位以來,也是勤政為民,心懷百姓,如此帝王,當為明君才是。”
張楊聽著這是是而非的話,不禁皺眉,“太公是覺得常山王會造反不成?”
這里也沒外人,說話不用太過顧及。
唐老爺子輕輕笑出聲來,搖頭道:“不,太公只是覺得這天下如今挺太平的,百姓安居樂業,帝王又一心為民,所以,不希望出亂子,臨老,一把老骨頭了,還要顛沛流離,擔驚受怕罷了。”
張楊聽著,瞬間就明白了唐老爺子的意思。
他不是在乎常山王為人如何,而是覺得那銅鳥的事不能走漏風聲。
這所謂的銅鳥,背后的秘密,竟沉重得足以讓天下大亂嗎?
張楊心里一團亂麻,只覺得有些棘手。
那銅鳥,到底是個什么講究?
這種知道,卻又只是半知半解的滋味,著實有些叫人難受,不上不下。
他思索片刻,還是忍不住對唐老爺子交了心。
“太公,實不相瞞,我如今跟鎮上的洪五爺做事,而洪五爺是常山王世子的人。”
唐老爺子看過來,眼神認真在聽張楊說下去。
“不久前,洪五爺派人在白水鎮的燕王住處偷出了一只銅鳥,被發現后連番追殺,倉皇逃進了松山,最后全都死在了松山里,而偷出來的銅鳥,燕王那邊也沒有找到,應是還在松山里哪處藏著才對。”
“因此,五爺才派我回來暗中找尋,因我是松山村人,這樣也可以掩人耳目。”
唐老爺子聽著,挑了挑眉,沒有多問常山王世子,也沒有問燕王,只問:“所以你們上次就是在松山村滿山找東西最后才碰巧挖到了那鐵松林埋著的東西的?”
張楊張了張嘴,最后話頭又轉了個個兒,點頭:“是。”
他還是沒有如實說,說他們其實找到了那只銅鳥,就是因為找這只銅鳥才發現那四只銅鳥的。
想聽聽看唐老爺子會怎么說。
唐老爺子聽到這里,點了點頭,不知在想什么,最后問,“那你這次回來,還是因為找這銅鳥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