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籠著,十米開外看不清楚事物的,宋秋和杜傳福趕早出發,進了鎮子,霧還沒散呢。
一路到了鎮公所門前,黃員外也剛剛到。
兩廂匯合,說了會兒話,宋秋將五百四十兩的銀票一張不少的給了。
黃員外拿了早就叫人寫好的買賣文書來,兩邊都簽了字,等著鎮公所開衙,第一個就進去找了管文書的書吏把文書落了印留了底。
白紙換紅紙,寫明了買賣經過。
這六十畝地和農莊山頭就正式到了老袁氏名下,做不得假了。
出了鎮公所,黃員外也高興,產業都賣妥當了,明兒后兒的,他們老兩口就可以出發往兒子那里去了。
兒媳剛生了二小子,他們還沒看到呢。
“宋姑娘,往后也難得見了,咱們也算認識一場,走,我請你上福記包子鋪吃早食去。”
剛才落文書的手續銀子就是黃員外大方直接給了,眼下聽他又要請自己吃早食,宋秋也是佩服這黃員外的爽快大方。
想著買地她本就占便宜了,哪有還要叫他請客的道理?
忙說該晚輩請才是。
黃員外也沒有同她多爭,一行幾人便徑直往平康坊去。
這家福記包子鋪,是鎮上人吃早食的熱衷之處,排隊買回家的,和里頭坐著吃的,人都很是不少。
畢竟,這包子是出了名的了,老字號,值得信賴。
還沒走近,宋秋就被里頭的人滿為患給驚了一跳。
早聽說過福記的名頭了,她還沒來嘗過這包子,真不知道,這生意原來這么好呢。
當是吃早食的時候,這怕是大半個鎮上人都在這點了吧。
本以為要等位置的,不曾想,黃員外跟這包子鋪的老板是熟識,直接帶著宋秋就上了二樓雅間去。
原來二樓還有座呢。
這鋪子就兩開的門面,二層樓上的雅間并不是包廂,而是用竹簾錯開的一張一張單獨的桌子,有一定的隱私空間,但其實聲音大了也是聽得見周遭的。
桌子都是一張一張的小桌子,盤腿席地而坐的,黃員外和宋秋坐了一間,后頭杜傳福和黃員外的那個下人坐了一間。
吃什么是在下頭就點好了的,黃員外熟門熟路,宋秋也讓他做主點就好。
點的是兩籠羊肉包子和兩籠牛肉包子,一盅銀耳粥,和幾碟小食。
等吃的上來的功夫,也有伙計上了一壺熱茶來,清清腸胃,待會兒好吃東西。
宋秋其實跟黃員外也沒有多熟,這么坐著吧,啥也不說也不好,于是便說些黃員外打算去哪里啊,兒子在北邊什么州府之類的閑話。
說起兒子,黃員外那是有得說得很,宋秋只開了個頭,便一直顧著聽黃員外說了,也沒能插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