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的事定下,又說起齊掌柜要再買五百斤淀粉的事。
方誨也表示要先買上兩百斤回去,在自里的作坊運作起來之前,先用這些淀粉打通前路,到時候作坊一出,響應快些。
宋秋便立馬叫杜傳福趕著騾車回村去,到作坊跟她奶說要淀粉的事。
不多時,杜傳福便拉著裝好袋的淀粉回來了,又當著方誨的面稱好重,幫著裝了車。
這之前,方誨先行就結了淀粉的賬。
宋秋照樣爽快,這頓飯她請,只收七百斤淀粉的銀錢,一共二十四兩半。
錢貨兩清,宋秋樂呵呵的送人出客棧,目送人走遠。
一下子身懷千兩巨款,宋秋心里,那叫一個穩當踏實。
這么多銀子放在家里不安全,一下子也用不完,存在錢莊也白存,這年頭,存錢莊又沒有利息,反倒錢莊還要收利息。
所以,還是置辦產業的好。
她如今已經有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農莊,農莊是不打算再買的,也不好找,就是這地,六十畝不嫌多,要是能有,再買上些也不是不可。
另外,在鎮上置辦點鋪子宅子什么的,租出去收租金,也比銀子放在家里的好。
宋秋心里頭這么打算著,想著晚上和她奶再好好商量商量。
她年紀小,置辦了這些產業落的都是她奶的名字,她爺爺爹這些都不在了,他們家的戶籍上戶主就是她奶的。
置辦這些,落她奶的名字,她奶也高興咧
淀粉的方子賣出去了,作坊接下來的出產,她留些客棧夠用的淀粉,其他的,都要做出粉條來。
幾天前第一批做的粉條已經成型,傍晚吃了晚飯從客棧回去,宋秋看了看,就宣布可以收裝了。
將其折疊起來,捆成一把一把的,分做兩種,一種一把夠煮兩碗的量,另一種卻是一大把,夠煮五碗六碗的大把。
老袁氏老鄧氏和張梨花還有阿靈都跟著幫忙。
所有的粉條都捆出來,用干凈的布袋裝了,堆放在籮筐里,滿滿裝了好幾籮筐的。
宋秋估摸著這里,少說也有兩百來斤粉條的。
用也就用了兩百來斤淀粉,這產量,還算是挺高的。
一斤淀粉賣三十五文,一斤粉條嘛單賣三十五文的話,怕是不會好賣。
宋秋心里早就有打算,睡前,跟老袁氏說了淀粉方子賣了的事,老袁氏一聽賣了一千兩,驚訝的嘴巴都合不攏。
干辣椒的方子賣了五百兩,這就夠她吃驚的了。
看著手上這一沓銀票,她心里還真有些不踏實咧。
“你說的在理,這銀票擱家里,我覺著放哪兒都不得勁啊,這輕飄飄的一張紙的,要是有個啥好歹,那可要心疼壞了,還是置辦點田地什么的,安心些,也妥當”
“說著這事,你二表叔那天還說呢,說是你舅公叫帶的話,大楊村那邊聽說有人要急賣田地的,不過聽著咱們買了莊子,就沒提這事了,不知道那田地賣出去沒有,等明兒讓你二表叔回去叫你舅公打聽打聽去。”
宋秋聽著點頭,“要是有的賣,那田地不錯的話,買下也是好的,另外,我打算往鎮上去一趟,上牙行尋摸尋摸,看看有沒有合適要售賣的鋪子啥的,正好,也去換些銅板,作坊發工錢了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