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杜家,宋秋跟杜老轉寒暄過了,知道杜家確實是又有母羊下了崽的,奶也供得上,便提出每日再加點量,由二十斤改為四十斤。
等說好了這個事,宋秋轉頭回胡家去。
胡家里,胡袁氏果然就帶著媳婦在張羅晌午飯了。
見宋秋回來,忙拉著她進去烤火說話,陪著她等吃飯。
宋秋見這會兒了也沒看到胡孟生,想著便問起來。
胡袁氏也不當宋秋是個小娃子,張嘴就來,“唉,說起這事啊,我頭先還激動得很呢你表叔好不容易開了竅門愿意討媳婦了,聽說那姑娘也歡喜你表叔的,我想著派人上門提親,這事也不費力的,歡歡喜喜就請了媒人上門去了”
“但沒想到,那姑娘家只得她一個獨女,家里條件也不差,也沒為難媒人,張口就應下結親,但卻提出想要我們這邊入贅上門去,而不是那閨女嫁過來。
你姨爺爺聽說了就不同意,這不,還僵著呢,我正愁著不知該咋辦好。”
宋秋一聽還有這一出,也不知該說什么好,只問道“那表叔自個是咋想的”
胡袁氏嘆了一口,“我聽你表叔細說過了,原是他湊巧救了那姑娘一命,那姑娘才對他看對了眼,央著家里父母說要同你表叔成親。
那姑娘是肖家場下頭村子的,她爹會鉆營,捏著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守著個磚瓦窯子,不說多富貴吧,可也是吃穿不愁的。
就這么一個閨女,那是給眼珠子似的寶貝的,就想要給閨女招贅,好有人能接手磚瓦窯子,讓這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延續下去的。”
“你表叔吧,可也不可的,就說只要你姨爺爺點頭,他去上門也沒啥,左右咱家也不差他一個兒子傳繼香火,去入贅還不用給聘禮了,你姨爺爺聽得這話更氣,把他罵了一通,這人就跑出去了,現兒還沒著家呢。”
宋秋聽著,想著又是救命又是肖家場的,莫不然就是上回遇到孟生表叔他說那事
就這么一出,那姑娘就看對眼了,而嚷著不想討媳婦的孟生表叔也動了心思
這也是緣分啊。
緣分這種東西,既然來了,那就是無法抵擋的。
宋秋揚了揚眉梢看了胡袁氏一眼,“那姨奶奶你呢你可舍得表叔入贅去”
她可是知道的,這胡家,里里外外的,她這姨奶奶可是說一不二的,誰叫姨奶奶能干,伺候公婆得力,還沒得挑的將兩老風風光光送上了山,又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底氣十足,姨爺爺擱她面前,哪有不聽的
胡袁氏聽得她問這話,頓時就笑了笑,“我哪有不舍得的只要這皮小子肯成個家,上別人家去又咋的”
那咋還
“不過我要是當時就急吼吼答應了,那李家不還覺得你表叔討不著媳婦所以火急火燎的嘛還有,那李家確實比我們家好,著急忙慌的,沒得叫李家瞧你表叔覺得他是上門吃軟飯的。
這太容易就成了的事,總歸會叫人瞧不起小看了去的,也不容易叫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