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吳軍離城的時候正是夜間,城里的百姓都搞不清這是什么狀況,只見無數的軍隊紛沓而至,又紛紜而去,老百姓不明就里,也不敢出門來看。
直到第二天他們才會發現,官府和官兵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了,零陵城成為了一座無主的城池,沒有官府和律法的約束,城內的秩序一下子就變得混亂起來,恃強凌弱、尋釁報復、搶劫擄掠的事時常發生,平靜的零陵城很快就變成了一座混亂之城。
張喬到零陵之后,才阻止了事態朝著更嚴重方向發展,很快地平息了城內的動亂。
當然對于勁騎營來說,這些不過是抬手即辦的小事,讓張喬遺憾的是,最終他們還是沒有能夠追上施績,讓施績的人馬逃之夭夭了。
劉靖給張喬的命令就是遠至零陵,能追上施績更好,如果追不上,抵達零陵之后就放棄追擊,絕不可孤軍深入,前往交州。
既然劉靖有令在先,那就是借張喬幾個膽子也不敢擅自行事的,更何況進軍交州至少也有強大的后勤補給能力,勁騎營抵達零陵,根本就沒有攜帶過多的糧草,不足以支撐他們遠距離作戰,張喬最終只能是遙望著交州的方向,長嘆了一聲,停止了追擊。
中壘營那邊,進展也是相當的順利,臨賀太守本來就是孫奉,孫奉離開臨賀北上武昌之時,帶走了臨賀郡的大部分郡兵,以至于留守臨賀郡的,只剩下了一些雜兵,而所有的郡務,孫奉也是交給一個姓范的郡丞在處理。
皇甫堅一到臨賀,范郡丞就率兵出城投降了,不是他不想堅守,而是沒有那個實力,光看看魏軍聲勢浩大的隊伍,文官出身的范郡丞當即就傻了眼,負隅頑抗的話,就如同是以卵擊石,范郡丞可沒那個獻身的精神,還是自己的小命要緊,他就連絲毫的斗志也沒有,立刻舉城而降。
可以說,這一次劉靖平定荊南七郡,幾乎是兵不血刃,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如此廣闊的一大片地盤。
不過劉靖卻似乎一點也開心不起來,這次南下,平定荊南七郡,只不過是次要目標,魏軍最主要的目標,還是要消滅掉施績的兵馬,如果讓施績率兵逃往交州的話,那就等于是縱虎歸山,后患無窮。
可惜劉靖已經是竭盡了全力,奈何施績嗅覺靈敏,剛剛察覺到不對的時候,就開啟了奪路逃亡的模式,而且在半道上還玩了一把暗渡陳倉的把戲,將劉靖給戲耍了一把,從容而逃。
從此至終,魏軍除了在桂陽捉了幾個縱火犯之外,就連吳軍主力的衣角都沒有沾到,如果說劉靖一口氣豪取荊南七個郡是大勝的話,那么讓施績全身而退,卻成為了此役最大的敗筆。
接下來,是進還是退,劉靖自己就無權決斷了,所以他只能是在桂陽零陵臨賀一帶按兵不動,親自寫了一封奏章,詳述了荊南的情況,派六百里的快馬加急將奏章送往江陵,呈給曹亮,此事還得由陛下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