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扯淡!
蜀軍的崩潰比預想的都要快得多,這顯然和寧隨的率先逃跑有著莫大的關系,正是因為寧隨不顧一切地自己逃跑了,才會導致一萬多人的蜀軍成為了一盤散沙,不戰而潰。
以寧隨的想法,這次他采用的是斷尾逃生,舍棄掉有如累贅一般的荊州兵,只剩下行軍速度更快一些的益州兵,突出重圍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再不濟,逃得出一大半人也不是什么難度吧?只要主力尚存,寧隨就不會太失敗。
去西陵的道路被魏軍切斷了,回援西陵的計劃也自然而然地泡了湯,接下來寧隨可以率兵撤回到四風山,再不行前往猇亭和司馬倫會合,總而言之,他的退路還是有很多的。
但讓寧隨沒有想到的是,魏軍的圍殲速度更快,除了他和一千多蜀兵逃出來之外,其他的人馬全部陷入到了魏軍的包圍圈之中,一萬蜀軍,幾乎是全軍覆滅。
這樣的結果,讓寧隨是震驚不已,如果僅僅損失一部分的人馬,他還能向姜維交待得了,但此一戰就損失了近九成的兵馬,將來面見姜維之時,如何交待?
雖然說寧隨是姜維的親信心腹,但并不能說寧隨就可以肆意妄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蒙受了如此重大的損失,恐怕姜維和他關系再好,也難恕其罪了。
一念至此,寧隨是冷汗涔涔,這事就是他咎由自取,本來他只是耍了個小聰明,結果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栽了一個大跟頭。
如果在遭遇魏軍伏擊的時候,寧隨能拼死而戰,那怕最后將一萬人全部拼光了,全軍覆滅,姜維也不一定會怪罪他,畢竟他盡力了,打不過也沒有辦法。
而寧隨此次沒有選擇和魏軍死戰,而是選擇了撤退,當了一名可恥的逃兵,如果他能全師而退或者是少損一部分人馬的話,那倒還沒有什么問題,說明寧隨的這個決定是明智的,保全了大部分的人。
但遺憾的是,寧隨非但沒有保全大部分的人,反而是損失慘重,折損了將近九千人,那他的這次撤退,就是不折不扣的臨陣脫逃,身為主將,他不僅沒有身先士卒,反而是第一個逃離戰場,別人都陣亡或被俘了,唯獨他卻能獨善其身。
只怕將來見到了姜維,會治他一個臨陣脫逃之罪,一樣也得掉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