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最后的三國2興魏 > 第2344章 時移勢易

          第2344章 時移勢易(1 / 1)

          守備部隊的作用就是駐守城池,維持地方的治安,基本上不參與野戰作戰任務,所以兵員的素質要求并不太高,在魏軍的征兵體系之中,優質的兵員基本上都被野戰軍團給撥走了,而淘汰下來的二等兵員,則會被錄用為守備軍。

          所以真正論戰斗力的話,這些守備兵真是不行,但如果他們僅僅只是駐守城池,捕賊緝盜,安撫百姓,鎮壓叛亂,還是完全可以勝任的,這也就解決了主力野戰兵團的后顧之憂,他們在前面打仗,根本就不用擔心后面的事情,有這些守備軍來給他們善后,野戰軍團完全可以專心致志地向前進攻。

          除了守備軍之外,鄧艾還得準備三四萬人的民夫來運輸糧草,這些民夫當然不在軍隊的編制之內,但卻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山路的險峻,大型的輜重車輛是很難通行的,魏軍只能是采取小型的騾馬車或人力的方式來運輸,這無形之中就加重了后勤運輸的困難,人少了不抵事,但人太多了,本身運輸隊的消耗就會增大。

          而且使用人背肩扛的方式來運輸糧草也不太現實,畢竟從關中到漢中,需要走好幾百里的山路,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是無法穿越這些谷道的,那怕是再身強力壯的漢子,走這么遠的路,背這么重的負荷,換作是鐵打也承受不了。

          早在并州的時候,由于山路崎嶇,糧草轉運困難,當時曹亮就曾采用一種民間使用獨輪車來運輸糧草,這種獨輪車的體積小巧,可以在極為狹窄的地方使用,大部分人可以通行的地方,比如窄橋窄路田埂等處皆可通行,而且尋常負重六七百斤都不是問題,一車至少能頂五人用,而且最關鍵的是,它可以進行長途遠行,只需要單人即可操作,走累了便歇,歇好了再走,這種簡單便捷的運輸方式一直在魏軍后勤系統之中有所保留。

          當然,后勤運輸如果從效率上來講,排在第一的是水運漕運,排在第二位的是大型輜重畜力車輛,排在第三位的才是人力運輸,但受到條件所限,水運漕運得有河流水系來做為保障條件,黃河渭河水系雖然也能運輸糧草,但卻是季節性的,最起碼冬天河道冰封之時,就無法實現漕運。

          同樣的道理,畜力的車輛也必須是在平原或者是道路條件允許的丘陵山地才能進行,像秦嶺這樣險峻的山路,許多路段是車馬所無法通行的。

          所以鄧艾思前想后,還是決定重新啟用獨輪車這種人力車輛來進行運輸,至少也要比單純地依靠人背肩扛的方式要先進得多。

          但盡管如此,民夫的數量依舊是不可少的,為了保證前線的糧草供應充足,后勤補給必須要跟得上才行,現在關隴一帶囤積的糧草,已經是足夠十萬大軍兩年之需的,即使現在關東地區不再向關中運送一粒糧食,魏軍也可以保證在兩年之內不會出現缺糧的問題。

          不過這個保證也僅僅只是局限在關隴的范圍之內,隨著戰線的向前延伸,魏軍的后勤補給困難也會成倍地增加,鄧艾可沒有忘記當年諸葛亮屢次伐魏是如何失敗的。

          事實上,在魏國這邊,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相當高的,正是諸葛亮憑借著一己之力,改變了魏蜀兩國之間的局勢,在諸葛亮北伐之前,許多人甚至都不相信蜀國有能力向魏國發起進攻。

          然而諸葛亮在魏國太和二年的北伐之中,一舉攻占了魏國隴西三個郡,引起了魏國上下的震動。

          在其后的六年時間里,諸葛亮六度出兵,雖始終未有斬獲,但魏國卻始終是如臨大敵,就算是司馬懿擔任雍涼都督的時候,都無法攢其鋒,不敢和諸葛亮正面交鋒,而是采用堅守不出穩守不戰的方式,拖死了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的失敗的原因魏國方面也進行了總結,沒有人認為是諸葛亮的能力不足指揮失誤,而恰恰相反,魏國這邊對諸葛亮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認為諸葛亮的才能遠勝于當代諸多的名將,如果不是受到蜀道艱險的環境條件限制,蜀軍沒有足夠的糧草補給來支撐戰爭的話,諸葛亮的北伐是很有機會成功的。

          司馬懿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正是他瞅準了諸葛亮的弱點,采用堅守不出拖而不決的方式,在關隴和諸葛亮耗著,一直不給蜀軍以決戰的機會。

          盡管說司馬懿的這種戰術打法極其地猥瑣,但毫無疑問,卻是非常實用的,魏國以最小的成本消耗最終拖垮了諸葛亮,積勞成疾的諸葛亮最終病死在了五丈原。

          如果說,司馬懿當時采用比較激進的戰術,與諸葛亮展開決定的話,很可能就會是兩種結果,一種就是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將其逐回到了蜀國,另一種就是司馬懿吃了敗仗,最終魏國丟掉了關隴,丟掉了長安,雙方很可能會以黃河潼關為界,重新地劃分領土疆域。

          而一旦被蜀國得到了關隴,魏國不但喪失了大片的領土,而且國都洛陽將始終受到蜀軍的威脅,三國最后的走勢,還真是難以看清的。

          所以說,司馬懿在關隴采取的策略無疑是最為正確的,諸葛亮受困于糧草補給,利于速戰,而司馬懿卻不給他這個機會,雖然仗得打比較窩囊,但結果卻是最佳的,這也證明了司馬懿的過人之處。

          現在時移勢易,魏國成為了積極進攻的一方,而蜀國卻由戰略進攻轉入了戰略防御,雙方的角色對調了一下。

          做為防守的一方,姜維自然是汲取了不少的戰爭經驗,他的斂兵聚谷計劃,就是在司馬懿的戰略思想基礎上做出的,堅守不出,穩守不戰,姜維在漢中構筑了三大要塞,準備進行死守。

          如果鄧艾無法有效地突破蜀軍的這三大要塞,那么魏軍也將會受困于漢中,寸步難行,最終挨到軍糧耗盡,不得不撤出漢中。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