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纂當然不會讓蜀軍有逃跑的機會,為了打好這場伏擊戰,師纂已經在野狼峪兩天兩夜未曾合眼了,他親自勘測地利,設制埋伏陣地,就連出口那邊的山體塌方都是他搞出來的。
在野狼峪埋伏的時候,師纂就前前后后轉悠了好幾遍,對野狼峪內外的地形摸了一個透。
想要全殲進入山谷的蜀軍,那魏軍就必須要扎緊這個口袋才行,進谷的那入口比較寬闊,想要封鎖這個入口也就是蜀軍的退路,似乎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用人堆了,所以在入口的兩翼,師篡是安排了最為精銳的前部人馬在那兒埋伏的,只要號令一下,前軍校尉將會率領三千人的陷陣營前部沖下山去,將蜀軍的人馬沖為兩段,掐在谷口的這個位置上,不給已經入谷的蜀軍逃跑的機會。
而出口那邊較為狹窄,兩邊俱是極陡的懸崖,師纂經過實地勘察,發現左側的山崖突起,如果將突起的部分下面挖空的話,整個山體就會形成坍塌。
原先的計劃是讓部署在出口兩側山崖上的魏兵事先準備一些石頭,待蜀軍將要出谷之時拋下去,但那個出口即使是比較狹窄,所需的土石方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僅僅依靠人力的話,想要達到完全封死山谷幾乎是辦不到的。
而如果能造成山體塌方的話,那怕只有一小部分的塌方,也足以掩埋道路了。
想到這個辦法之后,師纂親自到左側的山崖上查看了一番,認為這個辦法是確實可行的,只需要在突出的懸崖下方打上幾根粗大的立柱就可以將下端挖空了。
等到魏軍進入山谷之后,再將支撐的木柱砍斷,那突出的山崖就會發生垮塌,傾瀉而下的土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將整個山谷的道路給掩埋掉。
當然,師纂也是留有后手的,萬一山體沒有坍塌,那就和進口那邊一樣,派一支人馬沖下去依靠人力去封鎖谷口了。
反正這一戰師纂是鐵了心地要全殲蜀軍的,而掐頭去尾便是最好的辦法,只要將蜀軍困在野狼峪之中,他們絕對是插翅難飛。
當然如果能采用破壞山體造成塌方的方式來阻斷道路的話,魏軍就不必進行兩頭阻擊了,只需要集中兵力封鎖入口就行,而兩線作戰的話,面臨的壓力就要大得多了。
師纂的運氣還不錯,當蜀軍進入山谷之后,魏軍安排好的士兵就去砍伐那幾根支撐的木柱,其實都不必砍斷,大約砍到一半的時候,上面的巨石就已經支撐不住了,伐木的魏兵趕緊地撤退,轉瞬之間,轟隆一聲,整塊的山崖就塌陷了下去,天崩地裂,亂石呼嘯而下。
而蜀軍的前隊人馬距離塌方處僅僅也只有幾十丈遠的距離,差一點就將他們給活埋了。
隨即師纂下達了全面出擊的命令,魏軍各部傾巢而出,按照預定的計劃向蜀軍發起了進攻,排山倒海,氣勢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