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橋之時,快馬突然傳來了消息,荀泓在無疆口阻擊魏軍,激戰了一天一夜,寡不敵眾,荀泓以及麾下五千人馬全部陣亡,無一人生還,亦無一降者。
鐘會神色為之一滯,荀泓只是他帳下的一個牙門將,品階較低,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基本上是那種很沒有存在感的人,從來也沒有引起過鐘會的重視。
但沒有到這么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居然能在這么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視死如歸,擔負起斷后的重要責任,最后力戰而死,為掩護大部隊撤退犧牲了自己。
如果沒有荀泓的斷后,鐘會的人馬是根本沒有機會逃到陰平橋的,畢竟魏軍銳騎兵的速度,是遠勝于蜀軍的,只要魏軍一路追殺下來,不管蜀軍有多少的人馬,都會被一一卷殺。
荀泓用他的鮮血和生命,為其他的蜀軍換來了一條生路,他們今天得以還能活著,全是依仗荀泓的犧牲。
荀泓死得其所啊!
不過現在的局面依然是危機重重,被鐘會忽悠回頭的牽弘也很快就能知道他上當了,折返回來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擊敗了荀泓阻止的部隊之后,馬隆也很快將會率領銳騎營南下陰平橋頭。
很顯然陰平橋頭并非是久留之地,鐘會想要跳出魏軍的包圍圈,就必須火速離開陰平橋頭,前往白水關,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面。
讓鐘會比較欣慰的是,就在他所率的軍隊通過陰平橋之際,王復最終還是率領著三千人馬趕了回來,與主力會合了。
王復的行動還是比較迅速的,如果他多遲滯一下的話,很可能就會遭到魏軍的截殺,再也沒有機會與主力會合了。
在損失了荀泓的五千斷后人馬之后,蜀軍再也經不起大批的人員傷亡了,如果再將王復的這三千人損失掉的話,鐘會手中的兵馬只會是越來越少,勢單力薄,就算是撤退到了白水關,也無力抵抗魏軍的再度進攻。
還好王復動作是比較快的,本來他向孔函谷進軍,只是虛張聲勢,并沒有真正地想要攻打孔函谷,在吸引了牽弘撤軍之后,鐘會就第一時間下令王復調頭南撤了。
而且是輕裝南撤,將所有稍微笨重一些的東西都丟掉了,比如旗幟戰鼓輜重一類的東西,王復在原地就全扔了,然后發足狂奔,朝著陰平橋頭急馳而去。
王復也清楚自己其實是身處險地的,如果他沒有辦法和主力部隊會合的話,最終下場只能是被魏軍所吞滅。
現在王復的人馬回歸之后,鐘會的兩萬兵馬總算是陣容齊整了,鐘會立刻下令王復加速過橋,與主力部隊會師一處,旋即東進白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