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索橋是比較困難的,但這也是目前魏軍唯一的選擇,畢竟銳騎營和左衛營被分割在白水兩岸,如果繞道的話,也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到不如集中時間重修陰平橋,最也就是耗費幾天的時間,這樣相比于繞道,還是合算的多。
鄧艾的陰平計劃,也就止到陰平橋頭這一步,在鄧艾的計劃之中,左衛營可以順利地抵達陰平橋頭,切斷鐘會大軍的去路,然后與銳騎營將鐘會圍殲于陰平地區,不讓其有渡過白水的機會。
但由于鐘會詭詐,將牽弘給忽悠了一把,損失了大把的時間,讓鐘會從容而去,目前雖然不清楚鐘會的最新去向,但由于原先的計劃失敗,讓西路軍的行動充滿了變數。
雖然牽弘在白水的東岸,不會受到橋毀的影響,但如果左衛營孤軍深入的話,是有著極大的風險的,牽弘雖然被鐘會忽悠了一把十分的憤怒,但他并沒有喪失掉理智,一怒之下,繼續去追擊蜀軍。
或許這正是鐘會的詭計,誘使魏軍上當的,這里是蜀國的地盤,他們對這里的地形勢勢極為的熟悉,而魏軍這邊卻是完全陌生的,就算有行軍地圖,但平面上的東西,遠沒有現實的地貌那么復雜,一留神,很可能就會中了蜀軍的伏擊。
走到陰平橋這一步,鄧艾原本的計劃已經失效了,接下來的怎么打,那就是重新謀劃,越是這種情況,越得保持理智才行。
所以牽弘才沒有輕舉妄動,而是想辦法和銳騎營進行會師,兩營的兵馬合二為一之后,戰斗力才會倍增,那怕就是面對蜀軍伏擊的時候,牽弘有才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
于是牽弘在陰平橋這兒盡全力來修橋,同時派人飛報于已經抵達漢中的鄧艾,由他來定奪下一步的作戰方案。
………………………………………………………………
此時漢中方面,形勢卻是一片大好,師纂在攻克南鄭之后,在漢中地區是來了一個中心開花,斬斷了漢城和樂城之間的聯系,將漢城和樂城陷入到孤島的狀態。
而這個時候,越騎營在文鴦在率領下,也走出了斜谷,兵指陽平關,又切斷了陽平關和漢城之間的聯絡,蜀軍漢中的三大要塞,全部被魏軍分割包圍。
越騎營是最后一支抵達漢中的魏軍隊伍,這也讓越騎將軍文鴦是頗為郁悶,要知道,在任何的一次戰役之中,越騎營都是做為排頭兵急先鋒的存在,這支一手由曹亮陛下親手打造出來的精銳騎兵一直是魏軍最為驕傲的隊伍,他們摧城撥寨,攻無不克,而這一次,居然是拖了后腿,自然讓文鴦是氣惱之極。
當然這也怨不得文鴦,怨不得越騎營,要說也只能說是文鴦有些點背,他剛一進入斜谷,就遭遇到了十年也難遇一次的山體塌方,而且斜谷的塌方面積比較大,路段比較長,修復起來,比駱谷那邊更為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