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文鴦以為自己根本不需要等幾天,但沒想到傅僉很是謹慎,一直龜縮在城內不敢出擊,就在文鴦都感覺到沒有希望的時候,突然等來了這么一個好消息,確實是讓人出乎意料。
文鴦到陽平關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引蛇出洞,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魏軍甚至在陽平關附近五十里的范圍之內,沒有再安排一兵一卒,鄧艾更是率主力大軍對漢城展開了佯攻,給傅僉一個錯誤的信息,讓他誤以為魏軍主攻目標是漢城。
總之了為了引傅僉出城,魏軍方向還是煞費了不少苦心的,文鴦更是每天做戲,天天前往陽平關下挑戰,夜晚宿營的時候,還特意地擺出一副粗心大意的樣子,營地防備松懈,軍容散漫。
其實文鴦是外松內緊,表面上看魏軍營地全無防范,但實則魏軍在帳蓬內,可不是呼呼大睡,而是全副武裝,弓在手,箭在弦,時刻保持著高度的戒備。
引蛇出洞歸引蛇出洞,但文鴦的處境也并非有利,畢竟為了將傅僉引出城來,文鴦最多也只能是帶三千人,再多的話,恐怕傅僉就沒有膽量出來了。
以三千兵對付蜀軍數萬人,這確實是一切實力懸殊的較量,而援兵則遠在定軍山一帶甚至遠在漢城,諒算他們得到了蜀軍出擊的消息,趕到陽平關也至少需要半天以上的時間。
而在這段時間內,文鴦孤軍奮戰,勢必將會有一番惡戰,為此他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戰斗準備。
首先突圍是一個下策,蜀軍前來偷襲,肯定是會選擇在半夜動手,黑暗之中,蜀軍就是隨便扔些扎馬釘或者布置一些絆馬索,挖一些陷坑,都是黑騎兵的招數,就算魏軍最終能突圍成功,傷亡代價也是極其之大的。
其次,文鴦雖然知道陽平關內有蔣舒做為內應,但他也必須留給蔣舒一定的時間來行動,所以他這邊越能拖延比較長的時間,對蔣舒那邊的行動便越有利,如果蔣舒還沒有來得及奪城呢,傅僉就已經率大軍回援陽平關了,到最后很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所以,不管這一仗有多難,文鴦都必須要堅守到底。
選擇土山做為魏軍的營地,也是文鴦深思熟慮的一個結果,這個土山地勢不太險要,甚至騎兵都可以直接從山頂上沖下去,這無疑是文鴦給自己留的一條退路,真得如果堅守不住營地的時候,越騎兵就會騎上戰馬,從山上沖下去,殊死突圍。
以越騎兵的實力,從蜀軍的包圍圈之中殺出一條血路的話,還是有把握的,只不過傷亡代價可能會很大,不到萬不得己,文鴦也不會選擇這條路的。
不太險要的地勢也能吸引傅僉前來攻擊,如果這個營地過于是險峻難打的話,傅僉很可能會直接放棄了,文鴦自然也就無法將他給引出來。
所以選擇營地是十分重要的,既要對自己有利,也要不能讓對方感到困難,這樣才有可能達成既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