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雄心勃勃的閻宇,到了漢中之后,留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越是戰局艱難,劉禪卻是不敢輕易地換人,現在東北兩線同時吃緊,蜀漢面臨著生死存亡,劉禪所倚仗的人又能有幾個?除了姜維,還有誰能擔當得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劉禪雖然素來以耳根子軟而稱著,但這一次他卻沒有犯糊涂,因為他很清楚,現在蜀漢國內,能頂替姜維的人,還真沒有。
所以劉禪將所有的彈劾奏章都壓了下來,反倒是下旨安撫于姜維,對傅僉的不幸殉國表示了深切哀悼,同時寄望于姜維繼續地主持大局,救社稷于危亡。
姜維當然也不會考慮朝中的那些反對派來興風作浪,每次姜維失敗回朝,都是這些反對派最為活躍的時刻,姜維都早已經是習以為常了。
真正讓姜維痛心疾首的,是陽平關的失守,姜維千算萬算,沒有算到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蔣舒竟然會投敵叛國,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滿鍋湯,讓姜維精心打造的漢中防御大計最終是毀于一旦。
姜維仔細地回想蔣舒的過去,一直以來也并未發現他跟魏國有所勾結啊!
如果說能力,如果將蔣舒和傅僉相比,確實也是差了一截的,但如果和其他的將領相比,蔣舒還是明顯要好得多,所以那怕蔣舒曾經在戰場上打過敗仗,姜維也僅僅只是將他降職處理,依然還是對他委以重任的。
從這一點上來講,姜維自以為自己也是對得住蔣舒的。而蔣舒一直以來,也并沒有表現出什么異常來,對自己始終是畢恭畢敬,對同僚也是溫良恭讓的,在魏軍諸將之中,他甚至要比傅僉更有人緣,傅僉那直拗倔強的脾氣,反倒是得罪過不少的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得蔣舒干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來,姜維始終也沒有想到真正的緣由,只能說蔣舒之前的演技的確出色,蒙蔽了幾乎所有的人,沒有絲毫露出一點馬腳來。
只是可惜了傅僉這樣的勇將,身處絕境,依然是誓死不降,血戰到底,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傅肜當年就是為國盡忠的,如今傅僉一樣為國捐軀,父子兩人以忠烈之名譜寫了一段佳話。
傅僉可是姜維手下最為得力的將領,正是因為傅僉的忠誠與才干,姜維才會將漢中最為緊要的陽平關要塞交給他來統領。
姜維的本意,就是想要讓蔣舒來輔助傅僉的,以蔣舒的才干,不足以獨當一面,來當傅僉的副將是最為合適的,這也是姜維一貫量才而用的原則。
由傅僉和蔣舒雙保險的陣容來構筑的防線,本應當成為漢中的屏障,但結果卻成為了最為拉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