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濟門外是三川壇、天壇、大校場、神機營......他一個準備立志做讀書人的小學生,要通濟門這交通便利又有何用,他又不是兵部尚書或者禮部尚書、太常卿。
走著走著,來到一處黑漆漆的小門,曾先生上去敲了幾下門。秦德威沒理解,敲什么門?難道還有人住?
卻見有人從里面開了門,曾先生就招呼著秦德威一起進來,又看到有三個人站在前院。乃是一對三十來歲的壯年夫妻,外加一個五六歲小女童。
曾先生聲音突然小了許多,眼神躲閃的對秦德威介紹說:“此乃郝大年夫妻,都是上家房主留下的仆役。無處可去,就先收留了。”
只想蹭個住處、只有發財計劃還沒有變現的秦德威:“......”
住在這里的意思,就是要把附屬仆役都養起來嗎?
一下子冒出兩大一小三口人,再加上柳月,就是四口人!對了,還有自己這個打算自立門戶當老爺的,一共五口人,怎么養?怎么養?
他現在終于開始有理由懷疑,曾先生這是過度消費之后,想甩鍋了,此時秦德威真的有拔腿就走的沖動。
怎么看怎么濃眉大眼的曾先生突然拉住了秦德威,招呼著:“先看房子,先看房子!”
其實也沒什么好看的,很簡單的格局,只站在院中基本就能一目了然。正房三間,中間是廳,左右是臥室書房。
東西廂各有兩間,西廂有一間是郝大年夫妻住處,另一間空置待用。東廂是廚房和雜物房。
一眼看去,就是這樣了。
秦德威忍不住質疑道:“曾先生方才不是說瀕臨水景嗎?”
曾先生帶著秦德威穿過正房中廳,就看到房后面有一塊水洼。
“看,池塘水景,清幽雅致,適合讀書!”曾先生很陶醉的說。
水洼?池塘?秦德威嘴角抽了抽,實在忍不住吐槽說:“這水洼......就算它是個池塘,只怕夏日太陽大點就曬干了吧?”
曾先生連忙解釋說:“不會的,它是活水,你看有個水道通往外面河道,你再看后墻,還開了個水門。”
秦德威不置可否,又提議說:“再看看周圍?”
曾先生連忙緊緊跟上,“那我給你帶路!”
出了院門,院墻右邊是條平平無奇、短小無力的小河道,別的就看不到什么了。秦德威不由得又質疑道:“曾先生你說緊鄰名勝,在哪呢?”
曾先生指著河道說:“你看,這可是大名鼎鼎的九曲青溪啊!難道這不是名勝嗎?”
青溪,發源于紫金山,流入秦淮河,人工開鑿而成,只長十余里但曲曲折折,所以稱為九曲青溪。
乃是金粉六朝文化意象的標志之一,連如今南京文壇搞得詩社都叫青溪詩社。
但是,但是,三遍但是,九曲青溪的景色風華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