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秦德威愛聽,拍案而決:“那就選春秋!”
徐妙璇轉身從書架上搬出二尺多高的各種書本子,一摞摞的堆在書案上,拍拍說說:“那便請小郎君開始吧!
近期先背熟了這些,等鄉試過后再尋訪個春秋經學者,慢慢給你講解傳經,年底到明年道試之前練習文章。”
秦德威:“......”
家里什么時候多了這些書的?自己這幾天往外跑比較多,家里閑置女教師其實并沒閑著?
徐妙璇賢惠的的幫忙將書展開,擺在秦德威面前:“有時候我就想,你這個人雖然惹了那么多人,似乎也不是壞事。
他們跟你關系不睦,就少了許多無用的人情來往應酬,正好你可以專心讀書。”
秦德威豪言道:“有何難哉!看我聚精會神,鄉試之前便先將這春秋左傳熟記!”
春秋本傳不到兩萬字,但現在所謂的“春秋經”肯定不只是本傳啊,還要加上注釋春秋的左傳,那就是二十萬字了。如果再加公羊、谷梁二傳,直奔三十萬字去了。
徐妙璇抿著嘴笑:“你若能專心,自然是有可能的,但就怕你做不到專心二字,總是跑出去學什么官話啊。”
正在這時,突然有人登門拜訪。來者就是上輩子歷史時空中,某位遭嚴嵩陷害、最終被斬于西市的總督大帥。
不要誤會,此處說的不是曾先生曾大帥,而是金平莓疑似作者王世貞他爹、文征明的忘年好友、《清明上河圖》的擁有者王忬。
府試之前秦德威帶著華陽洞主李春芳去太白樓吃飯時,偶然見過并認識的,不過當時王忬和曾先生因為愛好兵事,更聊得來。
這次王忬登門,不只是自己,還帶著另一個陌生人同鄉,以及文征明的親筆信。
秦德威先看了看信件,原來文征明拜托自己照顧照顧這個叫章煥的年輕人,也是蘇州人,家就住在鼎鼎有名的楓橋,詩文上和文征明很談得來,今年來南京參加鄉試。
怎么照顧?秦德威試探著問了句:“這位章朋友初至南都,可曾有落腳之處?”
畢竟是第一次見面就求人,章煥羞赧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道憑著文征明一封信管不管用。
妥了!秦德威掏出那張紙:“這些官房的地址,章朋友自己選一個吧!雖然地方大都在武定橋之西,但所幸距離貢院也不算太遠。”
王忬大贊道:“衡山先生說找小學生肯定有辦法,果不其然。今日在下做東,還請小學生撥冗一行。”
秦德威還沒說話,突然從書房傳來一聲咳嗽。于是秦德威就婉拒道:“近日功課荒廢了許多,要在家讀書養性,過了幾日再出門,到時必定叨擾兩位朋友。”
送走了這兩人,秦德威回到書房坐下,對徐妙璇解釋說:“文衡山先生乃是江南名士,他寫信介紹來得人,總不能不見不理。”
徐妙璇剛剛將書重新擺正了,又聽到院門被扣響。
這次是四個人一起到訪,將小小中廳坐位都坐滿了。
領頭的還是歷史上某位遭嚴嵩陷害、斬于西市的總督大帥,還有,正值青春的華陽洞主李春芳也跟隨著來了。
至于另外兩個就真不認識了,一個微顯粗壯,看著很有不重不威的派頭,另一個眉目疏朗、相貌清矍,都是二十多歲的樣子。
沒法子,讀書人交往就是這樣的,認識了一個后,就往往相當于認識了一窩。
李春芳也挺不好意思的,今天這倆陌生人其實都是他帶來的,怕自己份量不夠,又拉上了曾銑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