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士唉聲嘆氣,大道理都會說,自己聽了一輩子,但大道理還是大道理。
秦德威又很認真的說:“老師啊,其實撲街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理上習慣了撲街。”
張學士大致能猜到意思,但還是有個詞沒懂:“撲街是何意?”
秦德威隨口答道:“霍韜他們那邊的鄉言!大致可以形容您最近這十年的狀態!”
張學士有點糊涂,今天到底是教訓學生,還是被學生教訓?自己這個老師,還能不能當老師了?
秦德威暫時也只能說這么多了,無論以后怎樣,先在老師心里埋下一顆種子再說。
反正張學士今天實在沒感受到師道尊嚴,又擺出長輩架子:“其他事情不必再說了,但你婚事要抓緊辦,在入職之前成親!”
秦德威答應下來:“這個自然,學生曉得!”
張學士叮囑說:“一個十七歲的未婚狀元,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你了,但你不要做那負心的陳世美!”
秦德威再次保證:“老師但請放心!我絕非忘恩負義之人!”
張學士突然笑嘻嘻的說:“老夫反正也無兒無女,已經收了徐妙璇為義女,替她過世的父親看著你。”
秦德威無語,你們開心就好。
張學士思考著說:“成親這種大事,肯定離不了雙親,你母親在京師,但你父親卻在遼東。
你不如請假,去遼東探望父親,并親自將婚事告知父親,并取得父親的同意,這才是禮數。”
秦德威蛋疼,自己就是為了“忠孝人設”,隨口胡咧咧了一句“不如去侍奉巡邊的父親”,怎么就繞不開這個坎了?
張學士想起了什么說:“而且你那話也傳的人人都知道,影響總歸是不好!
正好你去探望父親,也算是一舉兩得,平息輿情。一個月就回來了,正好婚事也能籌備完畢。”
秦德威更蛋疼的是,遼東今年要鬧兵變啊,有曾后爹刷功績就行了,自己去湊什么熱鬧?
雖然根據歷史資料,這波兵變很理智,沒有占據城池殺害官員行為,人身危險性不大,但就怕蝴蝶效應。
“不去遼東行不行?”秦德威為難的說。
張學士很奇怪的說:“京師到遼東都是人員往來很多的大路,又不是高山峻嶺偏僻小路,沿途驛站完備,馬車大約十天就能到遼陽城。
而且遼東近些年還算安寧,虜患很少,又是春暖花開時節,所以你去遼東并不算艱辛,有什么為難的?
再說你許久不見父親,此番中了狀元又要娶親,也該去省親報喜,為人子者總要有孝行吧?”
秦德威撓撓頭,張學士這個想法,確實就是當前的主流想法。
這么多因素疊加下來,遼東那個地方又不是特別遠,路也不難走,又暫時沒有邊患,有什么理由不去?
如果不探望父親,看起來似乎確實有點太冷漠,不夠孝,不符合當前主流價值觀。
蛋疼翻倍,真是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