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去年下半年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以來,國內航天發射任務就開始進入沉默期。
以往還有一些國際衛星發射訂單,現在都被SpaceX公司搶走。
整個上半年國內航天發射任務只有不到5次,具體航天發展規劃,也進入技術積累階段。
誰都沒有想到趙玄會踏入航天科技領域,尤其是趙玄還公布火種實驗室將開發可以往返太空與地面之間的星際飛船,屆時人類前往太陽系內任何行星將都不成問題。
去月球挖礦以及去火星移民就更不成問題了。
很多人都驚訝于趙玄的目標,甚至有種趙玄在吹牛的感覺。
如果趙玄所說的是真的,那就意味著,保護傘科技公司從SR16001通用智能機器人身上賺到的錢將大部分投入航天發展之中。
這么多錢砸下去,就是一塊磚頭,都能送上天。
而國內民營企業里,敢參與航天領域并進行投資的公司少之又少。
很多都是借著辦航天公司的名義,騙取國家補貼以及稅收減免的公司。
這點從這些航天公司注冊資本以及后續融資就能看的出來。
航天科技開發十分燒錢,想要幾十億RMB就取得成就,想都不要想。
因此,哪怕網絡上無比沸騰,好像明天趙玄就能生產一艘太空飛船,可趙玄卻非常清醒。
作為一項搞舉國體制才能成功的產業,航天從一開始就不是幾家公司可以玩弄的產物。
最早加加林前往太空,毛子出了多少力就不用說了。
光是阿波羅登月計劃所涉及的公司、研究實驗室、大學、部門就多大上萬家。
為了送12個人上月球,阿波羅計劃一共花費了254億美元,NASA花費了566億美元,那可是1973年的美金,比現在貶值的美元值錢多了。
566億在當時什么概念,相當于當年漂亮國全年財政開支的42%。
如果說有人提議現在拿出42%的預算,也就是1.8萬億左右的經費送宇航員去月球,那那個人一定會被認為是個瘋子。
這也就是為什么漂亮國已經50多年可以去月球的原因,因為沒錢。
趙玄也是一樣,即使擁有科雷利亞輕型貨船YT-1200設計圖以及全部技術,也得考慮成本投入。
不過好在現在全球馬路上跑的電動汽車以及電動自行車,只要使用鋰金屬空氣電池,就要拿出電池價格的1%來交給火種實驗室。
這個錢有多少,光是寧德科技一家公司就拿到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車企的電池訂單。
有這些錢,趙玄才能確保在航天項目上不會出現缺錢的狀況,也可以避免需要外界融資或者爭取其他公司投資的情況。
在電腦上轉發了保護傘科技公司成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微博之后,趙玄開始布置有關方面的工作。
對于網上有媒體說自己吹牛,畫大餅,趙玄毫不在意。
和他們去爭執,容易拉低自己的水平,自己是不是吹牛等飛船生產出來之后,一切自然可以證明。
至于脈沖激光推進發動機開發與飛船設計將會從兩個方面一起進行,這樣能夠最大程度的節省時間。
如果說之前想要完成這些工作非常難,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話,現在趙玄的工作量就少了許多。
因為現在火種實驗室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Ai。
經過這段時間的自我學習,人工智能Ai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航天動力知識,并可以充分理解趙玄所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