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航天愛好者,看到消息的姜賀一大早開始就打開火種實驗室在B站的直播間關注起來。
這一天即是傳統佳節元宵節,也是火種實驗室“神舟”星際飛船第一次試飛的日子。
在前一天,姜賀就親眼看著屏幕里這艘深白色外形的星際飛船,被挪到了發射場地,外表充滿了機械美感,別提他有多喜歡。
消息公布以前,外界根本無法得知趙玄所設計的星際飛船是什么樣子,但最讓人感到欣喜的就是,鏡頭另一面的星際飛船抓住了每一個航天愛好者的心。
有關“神舟”星際飛船的視頻、圖片頃刻間傳播至網絡的每一片角落。
直播間里,有關星際飛船的彈幕就沒停過。
好在結合直播間播放的動畫模擬圖,讓所有人明白趙玄的野心。
同樣讓世人明白,“神舟”星際飛船這種跨時代的產物,對于推動人類歷史向前邁步時的作用。
這種感覺,姜賀只有當年第一次觀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視頻時,才有。
可惜,哥倫比亞號以及毛子的暴風雪號,都步入了歷史的塵埃之中,“神舟”號星際飛船能否創造新的歷史,讓萬眾國人期待不已。
下午2點多,快要到飛船試飛的時間,很多人本想在央視頻道上找到試飛時的直播,可挨個頻道看過去都沒有。
好在B站火種實驗室的直播間沒有停過,而且畫面格外清晰,甚至還有天空無人機傳回的鏡頭畫面。
在飛船駕駛艙的側面,有著非常明顯的4幅標志圖,從左到右依次是火種實驗室、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神舟星際飛船的標志。
外加兩個大大的紅色“神舟”毛筆字,充滿了東方文化的韻味。
細節太多,以至于直播間里的觀眾從飛船起飛到降落都沒看清楚細節,只知道從今天開始開始,國內擁有了能夠生產星際飛船的能力。
未來,每一名普通人都有可能前往那浩瀚無垠的星空世界,月球、火星、太陽系都將臣服在人類的腳下。
甚至太陽系外對于人類來說也不再是夢想中的畫面。
………………
航天控制大廳里的喧囂一直沒有停下來過,從剛剛飛船平穩降落的那一刻開始,大廳內的很多人都興奮到直接跳了起來。
直到楊威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到大屏幕下,才安靜了下來,等待著楊威發言。
“作為神舟星際飛船總工程師,我在此宣布,本次神舟星際飛船試飛任務取得圓滿完成”。
話音未落,大廳內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所有人都把目光對準在指揮位上坐著的趙玄,并有節奏的鼓起掌來。
大家都清楚,如果沒有趙玄,他們想要取得這樣的成功有多難。
趙玄一個人解決了飛船動力、材料、控制問題,而他不過才21歲而已。
見大家都對著自己鼓掌,趙玄有些受寵若驚,趕忙站了起來,對著前后鞠了兩躬。
笑著和周圍的工作人員握起手來。
“趙總師,央視的記者想采訪采訪你。”
和身邊幾個人握手慶祝以后,趙玄就發現一名女記者拿著話筒,背后跟著攝影機走了過來。
“去找楊總師,讓他接受采訪,我還得去現場確認。”
拍了拍工作人員的肩膀,趙玄把他們推給了楊威,反正楊教授這么多年接受的采訪不下幾十次,經驗十分豐富,面對再不專業的問題,也能臉不紅的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