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以前的火箭發射對于普通人來說都十分的神秘,更別說星際飛船了,再加上太空的陌生感,吸引力十足。
連三亞的游客都吸引了大部分來到文昌,也幸虧有高鐵聯通島上幾座城市,否則文昌的房間還真的沒辦法容納這么多人。
從海灘看過去,密密麻麻的都是人頭,堪比國慶黃金周的盛況。
…………
“雅平,你可是地球上第一個駕駛星際飛船的女航天員,突破歷史記錄的感覺怎么樣?”
雖然是第二批駕駛“神舟”星際飛船的航天員,但費龍和王雅平還是很興奮,但又得保持冷靜的心態。
“你快別說了,再說待會我心跳上去了,醫療組又得談話。”
臨近發射,王雅平和費龍已經進入飛船內部熟悉現場環境。
只要等19臺“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全部運輸至貨艙之后,他們便能啟程太空太空。
與火箭不同的是,“神舟”星際飛船的發射受天氣的影響小了很多,除了非常極端的天氣,像臺風、雷暴、暴雨這類外,其余情況下都可以正常發射。
“沒事,平常心,這艘星際飛船可比之前的神舟載人飛船好駕駛多了,而且我們上去之后很快就下來,平常心。”
費龍作為這次任務的隊長,當然得安慰一下王雅平。
提起之前的任務,王雅平就想起還在帝都療養的劉佳、付秦,那兩人在太空呆了45天,等回到地球的時候,只能顫顫巍巍的行走。
在零重力的情況下,身上的肌肉都退化了許多。
其實在那之前,他們所有人都挺擔心“神舟”星際飛船的質量,不像其他航天器,都會在充滿氮氣的環境中模擬真空狀態,那樣出什么問題,也可以很快發現。
但“神舟”星際飛船的大小太大,而且還是一體的,所以真空狀態測試只能留在真正的真空狀態-宇宙中做考驗。
經過45天的飛行,這方面的顧慮已經全部消失。
“氣象監測組報告,氣象氣球已釋放。”
“文昌明白,氣象氣球已釋放。”
現在在控制大廳內,所有工作人員的角色越來越像機場塔臺,決定飛船起飛的不再是他們,而是飛船駕駛位乘坐的航天員。
隨著響徹發射場的倒計時聲響起,已經執行過太空任務的“神舟”星際飛船4號艦尾部發動機開始工作。
巨大的轟鳴聲中,飛船突破地心引力的影響,開始朝著頭頂上的藍天努力的飛去,帶著所有地球人的期望,一起飛去。
發射時間是白天,視野條件非常好,高點以及沙灘上的相機快門聲就沒停過。
已經來到距離地面2.13萬千米的高度,開始釋放北斗三號導航衛星。
很快,在頂部貨艙艙門全部打開的情況下,19臺衛星依次進入中高軌道,身上的太陽能帆板陸續打開,等待地面接受信號。
就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困擾了十幾年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成功建成,更重要的是,衛星發射的成本極低。
至于費龍和王雅平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他們得駕駛星際飛船,前往距離地面4萬米的軌道,尋找并捕獲國內首顆人造地球衛星,將它成功帶回地球。
重達173kg、直徑1米的家伙可不好捕捉,對于航天員的要求非常高,機械臂的使用必須到位。
否則衛星和“神舟”星際飛船撞在一起,拿麻煩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