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可不是超音速巡航,這可是超音速飛行啊。”
飛機代差中,從國際通用的標準來說,超音速巡航便是第五代機最基本的技術指標。
這樣的技術指標一共有四個,也叫4S標準,即機動性,隱身,超視距打擊和超音速巡航。
但超音速巡航可不是超音速飛行,超巡的最低門檻為飛機能夠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以超過1.3馬赫的速度進行較長時間飛行的能力,持續時間要超過30分鐘。
“應龍Ⅰ”的巡航時間能不能超過30分鐘,冷鋒不清楚,但光憑飛機現在的狀態,已滿足國際五代機的標準。
機動性,隱身,超視距打擊這些標準自然不用說,未來會一一驗證,可以說這是一款第五代以上標準的無人機。
再加上智能性的特征,稱它為第六代機也比較合適。
“不著急,最快速度3馬赫,看今天能不能達到。”
無人機就是方便,不用考慮飛行員的問題,首次試飛,趙玄就敢把速度推到3馬赫。
3倍音速巡航,除了傳說中能飛10馬赫的導彈能追上,其余空中平臺發射的導彈都沒戲,飛機導彈還沒有飛機飛的快,怎么擊落。
“2.9、3,饒總工,已經達到設計速度要求了。”
“可以減速了,這只是第一次試飛,開始準備機動能力測試吧。”
伴隨著飛機與空氣摩擦的轟鳴聲,應龍Ⅰ開始減速飛行,速度直接降至音速以內。
準備在跑道上空做機動測試。
“一個小半徑轉彎,一個大半徑轉彎,眼鏡蛇機動,好家伙,大開眼界啊。
無人機就是好啊,做這種動作飛行員要承受9個G的過載,現在好了,只要飛機機體結構能承受,再復雜的機動都能做。”
“要不說未來機戰是AI的天下呢,之前我們是模擬機上試過,哪怕沒有承受過載,飛行員贏得對抗的可能性只有不到5%,而這一數字隨著硬件升級,一直在不斷縮小。”
哪怕飛行員已經形成下意識的技術動作,也需要身體器官對大腦做出反饋,再從手部操縱桿來體現在飛機上。
但AI不用,并且可以24×7的保持同等技術水準,不會波動。
“當然,AI有AI的好處,缺點也明顯,它所完成的都是以往人類所做的機動技術,在新技術上,并沒有人類靈活。
不過考慮到超視距打擊的能力,戰斗機解決了狗斗的可能性非常小,現在這個水平已經足夠了。”
沒有安裝機炮的無人機怎么會和別的飛機狗斗,鎖定目標發射導彈之后,直接將速度拉滿,返回機場補充導彈。
這才是五代機最高效益的使用辦法,而不是在天上和其他戰斗機纏斗。
“趙玄,我有個想法,需要你們配合。”
看到應龍Ⅰ無人機在低空通場之后,冷鋒腦海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哦,說來聽聽。”
“我打算在今年的空軍金頭盔競賽里使用應龍Ⅰ來做藍方,以往都是雙方對抗,還沒有外來者。
現在你們的AI使用了很多國外飛行員的飛行經驗和數據,是個再好不過的敵人。”
越考慮,冷鋒越覺得他的想法可行,冷鋒的工作就是負責協調部隊和廠家間的關系,而測試演習、演訓也是他的工作。
“沒問題,不過時間有些緊,實際續航能力還沒做測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