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這些并沒有什么大新聞,基本上和前三次會議差不多,就是通過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但是最關鍵的《南極條約》續簽問題……
這都第四次了,一直都沒有解決。
或者說,不愿意解決。
為什么要簽署《南極條約》,大家可都還記得呢。
當時很多個國家都宣布過南極某些地區的主權,有的國家為了搶奪南極地區的地盤都動用海軍了,兩個最厲害的國家沒有明說什么,只是不承認其他國家對南極地區的主權,最后在亂紛紛的局面中弄了一個《南極條約》。
于是這么大一塊陸地,上邊遍布各種資源,只能做科學考察,不能實際的使用。
大家都能看出來,這個條約并沒有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而是把問題擱置了。
就是這么拖著,耗時間,以后再說。
但是當年牽頭的一個超級大國都解體了,并且“后裔”也在逐漸衰弱,這時間的力量有點太可怕了。
所以條約去年失效了,各國的小心思就愈加的活泛了起來。
現在有能力的國家就想現在搞出一個解決辦法,趁著國家還有實力就把南極給分了,說不定還能借機撈點好處再發展一把,別以后自己也因為某些原因衰弱了,失去了話語權。
這些有能力的國家想要發展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資源,現在全球合作有好處也有壞處,很多發展需要的資源都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這就要受到很多制約。
如果能在南極得到這些資源,那就可以擺脫制約,進入更高速的發展階段了。
而一些現在自認條件不太有利的國家,他們就想讓南極問題繼續擱置,最好是等他們崛起了,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之后再處理。
彼此就抱著這樣的心思,所以新的《南極條約》才會遲遲不能續簽。
并且等條約失效之后,那就代表著之前的各種約束也一塊失效了,不過世界各國和世界人民都看著呢,短期內肯定不能有什么大動作,比如直接進駐軍隊什么的,但是一些小動作,那就沒問題了。
雖然有些小爭議,但是你能奈我何。
就這樣,從條約失效的那一刻起,各國在南極的行動就開始大膽了起來。
以深入考察為由擴建考察站,開始建造永久性建筑,建筑群越建越大,并且派遣的科研人員也開始有軍方背景,說是科學考察站,但是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現在那些“考察站”的建設標準早就變了。
還有各種科研設備,一船一船的往南極運送,雖然有些批次那些國家根本就不會公示出來,但是現在是個什么時代?
萬物互聯,極客大神層出不窮,自媒體都在空間站里搞過直播,刷過真正的大火箭了,總有大神能搞出一些大新聞。
根據一些大神散播出來的視頻和文字資料,一些相關領域的人就能分析出更多的東西,南極的那些“科考站”根本就用不到這么多東西,那這些東西是干什么去的?
而且,你說是科研設備就是科研設備嗎?按照現在的國際形式分析,鬼的科研設備!
迎著這樣的潮流,神州聯盟共和國這邊也派出了自己的力量,只不過看起來不強,而且很合理。
他們派出了炊事班。
為了改善南極地區科考人員的用餐體驗,讓冰天雪地中的科考人員吃一口熱飯,這次隨隊出發的廚師變成了炊事員。
一般的廚師不適合南極的艱苦環境,而這些紀律嚴明的炊事員絕對是最合適的,他們就擅長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奇跡。
并且新聞里也說明了,這支炊事隊伍絕對不會攜帶任何軍事裝備,只有一些常規的廚房用具。
PS:咕~一只貓發出了要推薦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