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意思。”
董清晨看著新聞報道,感覺越來越有意思了。
從航展回來他就帶領團隊投入到了飛行器的研究與制造工作中,沒想到外界轉眼間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有關身體強化藥物的研究他們深空科技也在進行,畢竟想要進入太空時代,沒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可不行,只不過他們走的是另一條路,是他從記憶里解析出來的更加安全有效的路,跟這種誤打誤撞的初代技術可不一樣。
但是董清晨覺得跟自己這個掛逼比起來,人家已經相當可以了。
“這新生集團還真有一手,這么快就研制出穩定的強化藥劑了,不錯不錯。”
“先生,根據我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新生血清”的成功率應該達不到100%,最多在80%~100%之間。”初雪在旁邊實名匯報。
“不管多少吧,反正我又不用,而且短時間內應該傳不到聯盟來。”董清晨擺擺手毫不在意。
這些東西都是小事,別人不知道這個“新生血清”是怎么來的,他可知道,肯定跟“狂暴病毒”脫不了關系,畢竟這本來就是新生集團搞出來的事情。
不過能正常的利用“狂暴病毒”做一點正事,那就離真正疫苗的問世不遠了,在新生集團公布了這個消息之后,董清晨馬上就聯想到了這一系列的東西。
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已經轉移到了航天飛行器上,別的東西就讓各個組慢慢研究,至于身體強化劑什么的,也交給了醫療組,而他自己則是在進行更高等級的藥劑研究。
在旁邊休息一會喝點水看點新聞,然后就又投入到了飛行器的設計討論工作中。
研制一款新的飛行器很麻煩,尤其是帶著別人一塊研究,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做事的原因,因為有些人真的帶不動。
董清晨招聘的這些科研人員當然不會帶不動,不過這里邊的事確實也不少,而且還要走正規渠道,流程什么的煩死了。
各種資料要查、要論證,還要建立數據模型,數據模型完成了之后接著弄實體模型,實體模型還要做各種實驗,做完了實驗還要改,改完了之后接著實驗,反反復復,直到驗證模型最終定型。
這還是董清晨提供的主體技術夠成熟,簡化了很多步驟,要不然一款飛行器從立項到驗證機,怎么也得十年二十年時間,他可沒那么多時間耽誤。
為此他設計了很多新的驗證方法,盡量多的使用智能系統進行模擬計算,減少一些復雜的重復步驟,加上他提供的技術相對成熟,很快第一款空天飛行器就定型了。
不過此時的時間也進入了12月份。
11月30日,“熒惑號”再次停靠在神州太空港,這次它完成了自己最后階段的試航,經過簡單的檢修和養護之后,它就要在12月20日飛往火星了。
而聯邦那邊,他們的行星際飛船“大天使號”也接近完工。